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05日 星期四

    江苏徐州:好人文化聚民心

    郑晋鸣 陆金玉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05日   01 版)

        徐州,“汉风楚韵”久唱不衰,数千年的文明积淀在这里熠熠生辉,五省通衢的地理位置、金戈铁马的战争风云让她一度以民风彪悍被人熟知。近几年,这座城市的气质发生了变化,大爱之城、仁义之城、文明之城成为她的新标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如何用先进文化指引城市文明?徐州走出了一条“桃李成蹊”的新路径——用好人文化统领政风、行风、民风,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人事迹、建立好人关爱机制、弘扬好人文化、传承好人精神,为城市改革发展凝聚起强大的民意共识。

     

    厘清“三风”:用政风、行风推动民风

     

        对于如何处理好政风、行风、民风的关系,徐州有自己的思考,“改善民风不能就事论事、不能靠说教,要让风清气正的政风、行风带动民风”。

     

        自2012年2月起,徐州启动了“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围绕群众关心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开展作风整治。工程实施以来,112个市直单位先后整改850项办事障碍,修订完善相关服务制度160项,优化了85个服务事项的流程。

     

        如今,这项民心工程不断深入:从今年8月下旬开始,92家和百姓生活联系密切的市直单位接受“零障碍”工程评议。目前,在已经开展的70余场评议中,已有14家单位的一把手直面电视镜头。“为什么拥堵的地段看不到交警?”“蓄水池‘吃人’,水利部门有没有责任?”一个个尖锐的问题让官员“坐立不安”。

     

        该市作风办评议部一位负责同志说:“就是通过群众现场评议的倒逼机制,让群众问个明明白白,让干部讲得清清楚楚,让机关做得实实在在。”来自徐州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心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28万件,日均办理1100多件,比2011年提高27%,全市行政诉讼案同比下降12.7%。

     

    建立机制:让好人有好报

     

        “不是不想当好人,而是怕当了好人没好报,甚至受到误解和伤害。”这是很多人的真实心态。为了打破这一疑虑,徐州实施了有针对性的“好人关爱机制”。

     

        睢宁县民风办负责人陈航行告诉记者,该县从2009年开始,连续4年开展了“睢宁好人”评选活动。该县岚山镇万庄村村民刘保宏,就是一位受益者。10多年来,他帮助面临辍学的300多名中小学生继续上学,圆了51名困难学生的大学梦,收养孤儿18名,还成立了“睢宁县宏慈之家”。刘保宏高票当选2009年度“睢宁人民好榜样”,县委县政府奖励他20万元,又在他的家乡投资300多万元实施“三路、两桥、一水厂”6个公益项目的民心奖励工程,现已全部完工。

     

        为了让好人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受尊重,沛县除了设立好人文化基金会,还增加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好人的比例,对符合干部任用条件的好人予以提拔重用。

     

        “我们就是要营造关爱好人的良好风尚,不断完善对先进道德模范人物的激励帮扶政策,真正做到‘好人要有好评、好人要有好报、好人要过上好日子’,努力让徐州成为一座充满大爱和情义的魅力城市。”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动情地说。

     

    褒奖模范:让好人层出不穷

     

        他25年辛勤耕耘在土壤肥料和农技推广领域,成为农民的“贴心专家”;罹患肾癌双肾被切除,仍奔走在田间地头;靠透析维持生命,依然坚持工作……11月11日,取材自真实故事的电影《渠立强》首映式在徐州举行。

     

        不久前,一座主体由11座雕塑构成的“好人广场”正式开园,助人为乐好人张广之、诚实守信好人刘开田、贺思群等徐州百姓耳熟能详的好人伫立青山绿水中。今后,每年都将继续遴选“身边好人”2至3人入园。“我们就是要通过对道德模范的褒奖,展现道德事迹、弘扬道德风尚、传递道德力量,让更多的人‘学好人、当好人’。”徐州市委宣传部部长冯其谱说。

     

        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群好人,一城春风。至今,徐州已有65人当选“中国好人”,56人当选“江苏好人”,去年进入“中国好人榜”和“江苏好人榜”人数均居全省第一。鹏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橄榄枝服务队、“法官妈妈”等志愿者品牌,正成为徐州的闪亮名片。“徐州这座古老的文明之城,正是在这一次次民间精神的洗礼中,凝聚起城市发展的深层动力。”徐州市市长朱民说。

     

        一组数据是这段话的生动注脚:去年徐州GDP达401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6.8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名列第32位,曾经“老脏灰穷”的城市在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中实现了融合式发展。(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陆金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