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津阁2013年秋季拍卖会日前落下帷幕,其中“宣和鉴目 笔底龙蛇——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五老作品”专场受到收藏界高度关注。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和刘九庵五位“国宝级”鉴定家的53件书画作品首次集中亮相拍场,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记者从北京文津阁国际拍卖有限责任公司获悉,这次专场拍卖80%的拍品均顺利成交,总成交金额超过千万元。谢稚柳创作于1943年的画作《秋叶鸣禽》,以150万元的成交价拔得头筹。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把五位大家的作品集中起来展示、拍卖,让人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大师的风范,因而具有很高的学术、文化价值。”徐邦达的关门弟子徐涵明说。
五老作品首次集中亮相
本次上拍的53件作品包括启功书法15件、绘画3件,谢稚柳书法2件、绘画3件,徐邦达书法13件、绘画1件,杨仁恺书法8件,以及刘九庵书法8件。
启功书画一直备受推崇,其书法渊雅古朴,富有书卷气息,被称为“启功体”;其绘画擅长花卉、山水。谢稚柳则是当代卓有成就的画家、美术理论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刘九庵作品很少出现在市场上。这次上拍的8件书法中,既有行书也有草书,均为精品。
举槌上拍之前,这些作品相继在上海、福州和北京展出,虽然拍品不多,却吸引了大批观众。91岁高龄的哲学家、收藏家辛冠洁也专程前去观看。
“我们不看重数量,力求每一件拍品都是精品。”北京文津阁总经理萧芬琪介绍,这些作品均来源清晰、可靠,绝大部分是作者家属和弟子提供,一小部分是由重要收藏家提供,弥足珍贵。
事实上,启功、谢稚柳、徐邦达等名家的作品经常亮相拍场,但“古代书画鉴定组五老”的作品集体上拍,还属首次。
30年后缅怀大师风范
2012年春季,北京文津阁曾推出“启功的书画艺术”专场拍卖会,27件作品全部成交。那次拍卖会后,文津阁开始策划新的书画拍卖会。“个人专场影响力毕竟有限,如果能把五位大家的作品集中起来上拍,也许会有不同的效果,于是就有了这次五老珍品专场的创意。”萧芬琪说。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对书画鉴定十分重视。1962年4月,国家文物局组织了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拟对全国各地所藏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全面系统鉴定。但由于当时政治运动频繁,随后又发生了十年动乱,这项工作被迫停顿。
1983年,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二度成立,组长谢稚柳,副组长启功,组员为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前五人通常被尊称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五老”。其后,鉴定组历时8年,行程数万里,共鉴定了8万余件中国古代书画,为中国古代书画的整理保护作出了卓越贡献。
“五位老先生是鉴定界的‘国宝’,本身在书画创作上也有精深的功力。”徐涵明说,“2013年是古书画鉴定组二度成立30周年,把五老的作品集中展示、拍卖,是对大师的缅怀。”
宝贵的精神遗产
2012年2月23日,徐邦达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自此,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五老全部谢世。
五老均出生于上世纪初。他们在历史风云中穿行,却始终视书画为生命。
启功家学深厚,从小即勤学诗文、书画。其精深的鉴赏功力和深入的古文化研究,对书画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书法界曾评论他的作品“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
谢稚柳研习过江南画派、北方画派,60岁后又开辟了落墨法的全新境界。1964年,张大千曾题诗评价谢稚柳:“天下英雄君与操,三分割据又何人。”以张大千的才华与豪情,肯出此语,足见谢稚柳画艺之高。
徐邦达被称为“国眼”,是“故宫学派”的巨擘,他将传统鉴定方法与现代考古学手段相结合,为书画鉴定建立了可传授的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他的书法舒缓而有节律,体圆用方,极尽笔法变化;绘画细腻精妙,深具宋元气韵。
杨仁恺长期在北京琉璃厂实践,历经多年磨练,终成一代大家。他的书法流利洒脱,无扭捏作态习气,这种书风,正是其积数十年之学养、人生历练与坦荡人格的写照。
刘九庵名气虽不如谢稚柳、启功、杨仁恺和徐邦达,却是除谢稚柳之外资历最老的。此次上拍的《行书七言联》,其字初看烂漫自然,实则深具法度,字里行间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萧芬琪表示,这场拍卖会重在弘扬传统文化和美德。五老都是低调而勤奋的文化人,他们精湛的技艺和崇高的品德,是这个时代宝贵的精神遗产。(本报记者 王逸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