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瓷画上娃娃为何都"大头"

    陈广玲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28日   12 版)

        婴戏图是历代瓷绘艺人都喜欢的题材。唐铜官窑瓷绘上有持莲童子,宋金磁州窑瓷画上的婴戏题材更为丰富,有童子钓鱼、赶鸭、放风筝等。明青花瓷器中,有庭院婴戏和郊外婴戏。永乐、宣德时期,孩童圆脸、前额大;空白期(指明代正统至景泰时期,官窑停烧,民窑产量很少,有些文献称黑暗期)到成化时期,小孩前额有飘起的刘海;晚明时期,孩童画得头重脚轻且后脑勺尤大。晚明到清初,婴戏图常有刀马游戏、童子对弈、蹴鞠等。

        瓷画或民间年画上的娃娃为何都画成大头?其实这是民间艺人的适度艺术夸张。中国古代画论上,人体比例是以头长为单位。成人通常为七个到七个半头长,在民间画诀中,有“立七、坐五、盘三半”的说法。1-2岁的儿童身高通常为四个头长,5-6岁的儿童为五个头长。儿童由于下颌尚未发育完全,颏部内收,脑颅部大,如果在瓷画上按照成人比例把孩童画成小大人,那就一点都不可爱了。

        民间画诀中画娃娃总离不开“短胳臂短腿大脑壳,小鼻子大眼没有脖……”娃娃手中所持之器物,往往能借其谐音或象征凑成上下对句的吉利话,如:莲笙(连生)贵子、笔锭(必定)如意、瓜瓞(蝶)绵延、加官(冠)晋爵等等。听着“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有雨伞,我有大头”这首童谣,我总能忆起快乐的童年。大头娃娃,画出了童真,画出了童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