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粗糙的手,一身墨绿的工作服,满布皱纹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初见左光满,他的质朴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1998年成为湖北随州广水市供电公司应山营业所营抄工以来,左光满在这个岗位上干了整整15年。15年来,他与他服务的2300多名群众亲如邻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咱们的百姓电工”。
从“门外汉”到“业务通”
1995年,左光满从部队转业到广水市电力局,被安排到办公室做行政工作。左光满不满足于在办公室抄抄写写,主动要求去基层“干点实事”。1998年5月,他被调到应山供电所当抄表工。“我学历不高,还是去当电工,为大家做一些实事好。”左光满说。
供电业务是个技术活,没有过硬的本领难以胜任。“门外汉”左光满从零开始学习:拜小自己13岁的王应林为师;从最基本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现场运行规程》学起,每天捧着系统接线图研究;走家串户,每天步行10多里路,走访辖区2000多户家庭,熟悉了解供电设施情况……凭着一股钻劲儿,左光满很快从“门外汉”变成了“业务通”。
左光满还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在供电服务热线未实施时,他用一个月的工资买来一部BP机,并将一张印有自己联系方式的名片送到客户手中,承诺“用电有困难,请找左光满”。
广水市应山庚金酒店的老板徐艳萍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10年8月23日晚上9点,酒店配电房突然起火停电,可第二天还有几桌宴会包席,她急忙给左光满打求助电话。不一会儿,左光满赶到了现场,制定了保证酒店第二天正常营业的应急方案。考虑到施工停电时间太长,会影响街坊晚上用电,他又连夜准备好工具材料,第二天凌晨5时开工,7时20分就提前通电。“他真是个有求必应的‘电保姆’!”徐艳萍激动地说。
应山城区的老居民何兆秀见证了左光满十几年如一日的工作。“我家门口就是变压器,片区停电时左师傅总是第一时间跑过来维修。好多个除夕夜他都会守在变压器旁边,就怕出问题大伙儿看不了春晚。”何兆秀感慨地说。
15年来,左光满24小时随叫随到,被辖区内2300多个客户亲切地称为“左师傅方便面”“电保姆”;为家庭困难的客户无偿支付电费5万多元;和同事开展故障抢修4万多次,实现“零投诉”。如今,老百姓把左光满提供的服务,称为“光满服务”——有事必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雪中送炭。
“我们都是左光满”
为了发扬左光满精神,2004年,广水市供电公司党委决定,成立以左光满名字命名的“光满服务队”。第二年,随州供电公司也成立了“光满服务队”。
2012年7月,一场雷击灾害袭击广水,应山供电营业所8条高压线路被雷击断。“抢险保供电,不讲条件,不遗余力,全力以赴”,左光满带领“光满服务队”奋力抢修。经过昼夜鏖战,次日中午就全部恢复正常供电。2013年,广水经历了罕见的连旱,左光满和“光满服务队”队员深入田间地头,抢修泵站,架设配电线路,为重灾乡镇捐款,助学困难儿童,“贴身”服务农业抗旱。
过去,老百姓常说“随县随县,随随便便,白天停水,晚上停电”;现在,已经变成“随州随州,创先争优,不再停水,用电无忧。”
“光满服务队”还积极探索电力“网格化”服务模式:以台区为单位,将用电台区与社区“网格”对接,将台区抄收员与网格管理员结对;为社区群众提供电力知识宣传、电力抢修等服务;借助网格管理员协助开展反窃电举报、电力设施保护等活动。目前,光满服务队员已与34名社区网格管理员分别签订共建协议。
如今在随州,左光满已不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符号、一个品牌,代表一个响当当的群体。数十支“光满服务队”活跃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队员们常说:“我们都是左光满。”(本报记者 夏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