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之问”给了教育警醒,如何让学生有创新能力成为所有教育阶段的核心工作。与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正在成为地方高校的目标和任务。贵州铜仁学院地处经济发展欠发达的黔东地区,却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上走出了富有特色的发展之路。日前,笔者就此采访了该院院长侯长林教授。
笔者:有的人认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家重点高校的事情,与地方院校无关,您这样认为吗?
侯长林:地方院校尤其是新建地方高校对创新人才培养普遍重视不够,认为自己办学基础弱、办学资源不足,难以培养出创新人才,有的甚至认为培养创新人才是“985”“211”大学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其实不然,创新人才培养是分类型和分层次的,“985”“211”大学培养的更多是研究型、理论型创新人才,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地方高校的任务,尤其是培养地方生产建设、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更是地方院校的使命。
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选择,但通过特色打造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肯定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式或途径。因为高校办学特色虽然也体现在与不同类型高校的比较中,但更多地是体现在相同类型相同层次的高校相互比较中所显露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等方面。而独特性和差异性的逻辑结果就是创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特色就是创新。
地方院校办学特色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更为紧密。一方面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强调技术性和实践性。而技术性和实践性与学校的个性和办学特色的关联性更强,研究型创新人才强调的知识性则更多的具有普适性。另一方面是地方院校由于办学基础相对薄弱,办学资源相对不足,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应立足学校办学实际,充分利用其所处区域资源,培育特色、追求创新,否则,地方高校很难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
笔者:以铜仁学院为例,地方院校是怎样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
侯长林:创新人才可以有多种类型和多方面的培养方案,但人的内在特质形成肯定是创新人才的重要内容和价值选择。而创新人才特质的培养离不开特色学科的建设。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路径最好的选择就是充分利用其所处区域的特色资源。
虽然铜仁学院是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但办学却有90多年历史,是1921年由美国人创办的。一所地方高校,如何服务地方,并引领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又如何利用地方资源推动院校特色发展是关键。要引领地方发展,院校的专业设置就要在这个产业刚刚起步时超前设置,等学校培养出了人才,正好为刚刚兴盛起来的这个产业服务。
铜仁学院所处的武陵山区,有丰富的独特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是联合国一级世界生态保护和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天然的野生动植物大宝库。铜仁学院围绕梵净山、佛顶山等山区及乌江流域的自然资源,建设了省级重点学科“梵净山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和省级产学研基地“武陵山野菜引种繁殖”,以及水产养殖工程中心,形成了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野生动植物繁殖等学科研究方向。同时,依托武陵山区丰富的稀有矿产资源,建设了省级重点支持学科“凝聚态物理”和省级特色专业“应用物理学”,以及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材料制备新技术与应用”和省级产学研基地“锰矾钾技术研发”等,形成了功能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功能材料性能与应用研究等学科研究方向。通过利用地方特色自然资源进行特色学科的培育与建设,在铜仁学院形成了良好的特色育人的环境,非常有利于自然科学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笔者:就未来发展而言,你怎么看待铜仁学院与所处地方之间的关系?
侯长林:我们是“鱼”,地方是“水”!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对地方文化的深度探寻和依赖,是我们与地方间处理好“鱼水”关系的最好途径。毕竟,对地方文化不了解,如何为地方服务?如何在为地方服务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就学生而言,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有基于对地方文化了解的基本人文素养,就学校而言,任何一所地方院校都应该重视基于地方文化的人文学科的建设和教学。
为此,铜仁学院依托武陵山区建设了省级重点支持学科“民族文化遗产学”、省特色专业“农村区域发展”、省级产学研基地“梵净山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武陵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创新中心”等,以及佛教文化研究院、乌江文化产业研究院、武陵山区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武陵山区民族文化研究中心、黔东地缘与语言研究中心、黔东人文等科研机构,形成了地方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技术、地方文学、地域语言、乡土音乐、民族工艺、旅游商品、民族舞蹈等学科研究方向,同时开设了“武陵山区民族民俗文化研究”“梵净山佛教文化”“民间舞蹈”“民族民间音乐”“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与训练”“民族传统养生方法”等课程。
通过对武陵山区独特人文资源的利用,在铜仁学院形成了良好独特的人文教育环境,我们相信,这种对地方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对黔东地区地方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族体育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院而言,也对人文科学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地方文化修养有着重要意义,更对所有专业的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