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记者来信

    城市报刊亭,岂能“说拆就拆”!

    作者:杨亮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20日 10版)

    编辑部:

     

        最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仅近5年,全国就有9500多个报刊亭被拆除。某中原大市计划拆除421个报刊亭,长江中下游的一座省会城市报刊亭已拆近半……各地正频频传来拆除邮政报刊亭的信息。散布街头的报刊亭,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硬件基础设施,是主流媒体贴近群众的最好形式,是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构造着城市里最基本的阅读生态。报亭被拆除后,最直接的影响之一是,市民买报刊变得极不方便了。

     

        “报刊亭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环,不能轻易拆除。”山东省邮政特邀监督员刘文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报刊亭虽小,却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文化窗口,也是城市建设与便民服务的重要内容,更是体现城市亲和力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指标,不能说拆就拆。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邮政报刊亭年销售报刊达到4.02亿份,每天零售中央、省、地市三级党报党刊达16万份,已成为一个引导舆论的重要阵地。“有人统计,报刊亭拆除后,报刊销量下降明显。”刘文告诉记者,百姓的阅读习惯,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在很多地方,仅仅因为报刊亭“影响市容、临时占道、影响交通”就予以强制拆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市民往往连跨几个街区无报可买,难以获取精神食粮。

     

        单冲这一条,就不该强制拆除报刊亭。

     

        此外,现在的报刊亭不仅出售报刊,还开展了许多便民服务。中国邮政统计,截至2013年10月,开办便民服务的报刊亭达到6455个,实现了通信充值、代收水电气费、票务销售、邮品销售、充电打气等服务,有的还安装LED显示屏,为政府免费发布公众信息。过去功能单一的卖报亭,成了名副其实的便民亭。

     

        没了报刊亭,再美的城市形象也会索然无味。在全世界很多城市,包括纽约、巴黎、伦敦等,报刊售卖也都是以报亭等形式进行。例如,著名的巴黎卢浮宫门口,同样少不了报亭的存在;而在英国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对面一条主干道的人行道上,也同样突兀着一间报刊亭,报亭老板坦言,曾有政府部门想将之拆除,但因为这个报亭游人多、地段好,全天各种报刊的销售量可以达到5000份,竟然欣然作罢。在伦敦、柏林等城市,一些报刊亭都被装扮成有地域特色的建筑艺术品,甚至被包装成纪念品兜售给游客,成为当地文化的代表。

     

        其实,我国专门针对报刊亭出台过相关规定。比如,2000年,中央文明办、建设部等部门就下发过关于在全国城镇建设报刊零售亭的通知,要求各地把报刊零售亭建设作为综合便民服务窗口和精神文明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2011年,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也积极呼吁,要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群众买书难、看书难问题。近年,中国邮政加大投入,2010年至2013年,新建更新报刊亭6844个,全国邮政报刊亭总数达到30662个。

     

        诚然,部分报刊亭也确实给一些人带来不便。有的报刊亭设施破旧影响市容,有的报刊亭占道经营阻碍交通……但影响市容和占道经营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加强管理来解决。对于那些的确影响市政建设的报刊亭可以采取适当办法,达到市政建设与报刊亭保护兼顾的目标,但是要循序渐进,“一刀切”拆除报刊亭不合时宜。

     

        作为城市文化生态的神经末梢,报刊亭更应受到无条件的呵护,岂有“说拆就拆”的道理!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报刊亭的经营者不少是社会上的低收入群体,他们自食其力,经营一个报刊亭,既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和生活所需,又方便了市民文化消费,还为地方增加了税收。目前,全国共有邮政报刊亭3万多个,按两人经营1个计算,直接解决了6万多人的就业。而且,承租报刊亭的,多半属于就业困难人群,以北京为例,1/3的承租人以前就是靠卖报为生,另外还有2/5是下岗职工、残疾人员等。对这些人来讲,报刊亭是维持生计的依靠,更是回归社会、赢得尊严的依靠。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关心和支持。

     

        因此,相关部门应拿出更多有力举措,对邮政报刊亭等实体文化场所给予更多的扶持与帮助。对于城市中的报刊亭,也可采用升级改造的办法使之得以延续。比如,去年杭州市邮政局斥资2000多万元,对全市386个报刊亭进行升级改造,除了能买报纸、杂志,市民还可以在这里缴水电费、买飞机票和省内长途汽车电子客票。有的报刊亭还安装了LED显示屏,成了便民信息的义务宣传员。

     

        邮政报刊亭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基础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特点,是社会重要的文化基础设施。报刊亭提供的不仅仅是报刊服务,更多的是一种人情味、文化味。呼唤相关部门认清报刊亭在城市文明的窗口作用,不要说拆就拆。

     

        本报记者 杨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