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新闻人物

    刘毅然 以情为魂塑“岸英”

    记者 李 蕾 通讯员 邱明瑜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18日   09 版)
    刘毅然近照 资料照片

        清晨的解放军歌剧院。舞台上传来声声呼唤,深情而又悲伤。“岸英!岸英!”时隔9年,刘思齐见到毛岸英的墓地,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你听到我的呼唤了吗?”

        舞台下,刘毅然站起来鼓了鼓掌,又招呼演员们聚到台前,对表演进行点评指导。这是话剧《毛泽东和他的长子》的排练现场。距离11月19日在国家大剧院的首演越来越近,大家全身心投入,不敢有丝毫懈怠。

        作为一名作家导演,拍惯了电视剧的刘毅然,这次是首次与话剧亲密接触。“在这个领域,我是个‘小学生’,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不过,就像一张白纸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我没有受科班各种程式化的限制,反而能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打通场次的局限,采用片段式回忆的方式叙事,实现时空的自由转换,或许能让这部话剧具有更多突破的可能。”刘毅然说。

        湘水之岸,英木苍苍,身在异域,魂归故乡……2010年,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60周年以及毛岸英牺牲60周年,电视剧《毛岸英》以清新、刚健、大义凛然的风格,触动了时代的神经,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一等奖、“金星”特等奖。

        3年后的今天,时值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刘毅然又将这一题材搬上了话剧舞台。话剧《毛泽东和他的长子》的主创人员沿用了电视剧的阵容。故事讲述了1946年毛岸英回国后,上“劳动大学”、参加土改、深入工厂、投身抗美援朝战争壮烈牺牲的人生经历,表现了毛泽东、毛岸英父子之间的浓浓深情,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和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巨大魅力。

        无法想象,创作出如此厚重的文艺作品的刘毅然,在二十几岁时是一个摇滚青年,且内心叛逆、愤世嫉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丰富,他渐渐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英雄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著名作家郁达夫曾在鲁迅追悼大会上如是说。刘毅然深感于此,他出资并导演话剧《毛泽东和他的长子》,正是要歌颂英雄主义,弘扬民族精神,为当代青年树立榜样。

        “看看毛岸英的一生,作为共和国领袖的长子,他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权,从小历经磨难,颠沛流离十几年。凭借自身的努力,他掌握了多国语言,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从原苏联回国后,他脱下军装,在延安与陕北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手上结了厚厚的老茧;他深入工厂,与工人师傅一起干活的同时还坚持学习工业生产知识;面对日益逼近鸭绿江边的战火,他又挺身而出,成为‘志愿军中的第一人’,最后为国捐躯。这种对祖国和百姓的拳拳之心,对工作的谦虚好学,对同志的平易近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不良风气的嫉恶如仇,都值得青年人崇拜和学习。”刘毅然说。

        一说到毛岸英的英雄事迹,刘毅然满是崇敬之情。“毛岸英身上,那种坚持为人民服务,把老百姓当‘活菩萨’的精神,最令我感动。文艺工作者也应该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创作出有良知的、接地气的作品。”

        诚如刘毅然所说的,无论是早年创作《父亲与河》《油麻菜籽》等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还是成为导演后以摄像机为笔,在荧屏上“书写”出《我亲爱的祖国》《星火》《苍天》等电视剧,他一直通过反思历史、观察社会,来探索什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

        然而,时代不断变化,如今一些年轻人对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有所抵触。谈及此,刘毅然却不担心:“作品不论什么题材,最重要的是要感人、好看,表达最朴素的情感,真实而不加粉饰。像当年的电视剧《毛岸英》,就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成绩。而这次话剧,我们也是以情为灵魂,相信一定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本报记者 李 蕾 本报通讯员 邱明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