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邓晖)取一滴血液,2小时即可获知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一项被DNA双螺旋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沃森博士称为“向攻克癌症这一目标又前进了一大步”的研究成果17日在清华大学发布。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永章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Hsp90α(热休克蛋白90α)是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由此自主研发的定量检测试剂盒已通过临床试验,获得了国家第三类(最高级别)医疗器械证书,获准进入中国和欧盟市场。
这是人Hsp90α被发现24年来,全球首个将其用于临床的产品。数据显示,癌症已经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312万,因癌症死亡270万;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将达2000万,因癌症死亡1200万。而早在1971年,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就将“为了更有效地找到治疗癌症的方法,加大对国家癌症中心的投入”写入法律,打响了对肿瘤的“攻坚战”。在此背景下,此次我国科学家的重大突破,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水平、实现肿瘤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甄选生物学及医学领域中最重要的论文、由全球知名科研机构著名专家组成的专业学术评价系统Faculty of 1000评价说:“该发现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靶点。”
据了解,肿瘤标志物是一类反映肿瘤存在的物质,在肿瘤患者体内的含量,远远超过健康人群。标志物的存在或变量,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现已成为肿瘤诊断、治疗指导中的重要辅助手段。2011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公布了全球31个被明确用于癌症检测的产品,其中以血液为检测对象的有17个,均由外国科学家发现和定义,至今尚无我国自主发现的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和认可。
目前,该成果已在国内8家三甲医院的共同参与下,完成了总样本数达2347个的临床试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分别展示了肺癌、肝癌、胃癌患者Hsp90α含量的临床动态监测。数据显示,Hsp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能够稳定、准确地检测人血浆中Hsp90α的含量,而人血浆中Hsp90α的水平变化,则体现了其与肿瘤负荷呈正相关,特别是Hsp90α在肺癌早期患者中的升高,也展现了作为早期诊断的可能性。
“与其他肿瘤检测手段相比,利用肿瘤标志物检测更加方便快捷,成本也大大降低。”罗永章介绍,Hsp90α肿瘤标志物具有广谱的特性,“几乎参与了肿瘤所有的活动”。目前,其用于肝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等其他多个癌症种类的临床试验,也将于近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