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文化聚焦

    《纪录中国》:推动电视纪录片走向成熟

    张国涛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16日   12 版)
    纪录片《鳄鱼争霸战》

        2013年11月11日,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联合全国70家省、市级电视台共同开办的《纪录中国》栏目开播,这是继7月在河南郑州成立之后,“中国纪录片播出联盟”走向实质性运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全国电视台合作模式的一次重要创新,该播出联盟各参与主体通过该栏目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节目资源共享、播出平台共享”,共同推动了高品质、正能量的纪录片实现更广泛和更有效的传播。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看,此举对于改善省市台节目的结构与格局,提升省市台节目的文化品质与品位、引领和平衡社会文化生态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从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纪录中国》对于发挥电视播出机构(尤其是央视纪录频道)的“产业引擎”功能,建构“需求拉动型”的纪录片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中国电视纪录片市场走向成熟,提升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水平具有积极而长远的意义。

     

    《纪录中国》:“应运而生”与“顺应潮流”

     

        众所周知,近年来全国各级电视台因为收视率份额彼此之间兵戎相见,尤其是综艺娱乐资源、电视剧优质资源的争夺以及收视市场的对抗日趋白热化。在这种背景下,央视与省市台能够合作创办这样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播出并惠及所有电视观众的《纪录中国》栏目,显然双方都有着迫切的现实动因:

     

        一是省市台亟须通过播出高品质纪录片改善节目的播出格局,满足本地本土受众的高端收视需求。十多年来,位居省市台播出节目格局前两位的一直是电视剧和民生新闻,但近两年来在卫视综艺娱乐高举高打的背景下,省市台地面频道的收视份额纷纷萎缩不振。所以,省市台地面频道改善节目结构,提升频道品质的一个理想选择就是日益成为高端受众首选的高品质纪录片。但多年来大多数省市台并没有形成自有的纪录片创作团队,向市场购买却发现优质的纪录片资源大部分都归央视创作并享有所有版权。此次,《纪录中国》栏目安排播出的海内外纪录片均系央视纪录频道创办三年来或花费巨资购买、或主创精心制作的优秀作品,这些优质资源均由央视免费统一供应给省市台播出,省市台仅需按照联盟要求安排相应的播出时段即可。在投入极低成本的前提下,能够获得如此优质的节目资源,省市台当然乐享其成。

     

        第二个动因是央视纪录频道要更好担当“产业引擎”角色,进一步开拓产业发展新空间的现实需要。央视拥有全亚洲最大、在世界亦属一流的纪录片资源库,但限于播出平台有限,这些优质节目资源得不到最大化的利用和开发。突破现有平台制约,为优质节目资源寻找更多的播出出口是央视一直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但这还不是最紧要的。纪录频道自2011年开播以来一直扮演着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快速发展的“引擎”的角色,三年来确实带动了整个中国纪录片产业从原本“边缘化”严重的“寒冬”步入欣欣向荣的“春天”,但是“独木不成林”、“一家难独大”,“做大做强”整个纪录片产业仅仅依靠央视纪录频道一家的推动显然是难以实现的,调动全国电视台尤其是省市台的积极性、集中全国有志于纪录片的资源和力量都参与其中,成为下一步着力的重点。为此,纪录频道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倡导建立中国纪录片制作联盟和中国纪录片播出联盟,这两个联盟于今年7月正式落地生根。这两大联盟的宗旨之一就是聚合纪录片全行业的资源和力量,打造全国性的纪录片合作交流平台。在投资、创作和播出领域中,显然“播出”是各地电视台最突出的优势,也是最现实可行的选择,因此“联盟”首先将突破口放在了建构中国影响力最大、传播范围最广、参与机构最多的“《纪录中国》——中国纪录片联播网”之上。所以,开播“纪录中国”栏目,不但是基于电视台双方的现实需要,更对中国纪录片产业的繁荣发展极具现实意义。

     

    《纪录中国》:建构“需求拉动型”纪录片发展新模式

     

        当前,中国纪录片市场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播出平台偏少、市场需求不旺、创作人才缺乏、精品产量较少、版权保护不规范等限制发展因素。这些制约因素中最为关键的当属“市场需求不旺”。《纪录中国》正是瞄准这一关键制约因素下“药”,不啻为发展繁荣中国纪录片产业寻找到了一剂良方。

     

        目前中国电视节目市场主要由电视剧、动画片和综艺娱乐节目构成,三者节目产出总量和播出版权交易总额占到整个市场的90%以上。纪录片作为其中的一个类型,仅有年产3000小时生产规模、每年13亿元的投资规模,不但在整个电视节目市场上占很小的比例,而且远远小于电视剧、动画片和综艺娱乐的产业规模。电视剧、动画片与综艺娱乐产业之所以能够形成庞大的产业,无外乎都走了一条“需求拉动型”的发展模式,即通过“率先扩大电视台的播出需求,吸引社会机构和资金进入市场,从而发展并壮大整个产业”的发展模式。

     

        这一点其实与当下中国主流的经济政策极其相似,当前中国经济的主导政策就是通过刺激消费需求,拉动投资生产,目标是创建一种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改变以往几十年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开播《纪录中国》的意义用当下中国最主流的经济政策所遵守的基本经济学原理就可以轻松解读:扩大电视台的节目播出需求,从而向市场传达出积极的信号。

     

        应该说,2011年开播的央视纪录频道向市场释放了大量的需求信息,但受到体制、机制、人才等因素的制约,整个纪录片市场还主要呈现出“投资驱动型”的特点。目前纪录片市场已经形成了由央视多个主创团队、部分省市台纪录片部和众多社会制作机构参与其中的纪录片创作制作主体;形成了由央视纪录频道为主导,以央视科教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三套、上海纪实频道、北京高清纪实频道、重庆科教频道为辅的频道播出格局。据有课题研究统计,除上述频道外,2012年全国开路播出的纪录片的栏目有75档,全年纪录片播出总量超过59800小时,其中首播节目量约17500小时。但这些数字相对于整个电视节目播出总量来说还是很小,尤其是其需求的规模还没有达到促发整个产业启动并全速前进的“量级”。所以,发展中国纪录片产业不是央视纪录频道一个频道能够完成的任务,也不是仅仅上述几个频道能够完成的任务,只有全国省市级电视台都开辟纪录片的播出平台,共同释放有效的节目播出需求,才能形成推动市场全面启动的需求规模。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