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走进新国企

    铜工业的新坐标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12日 16版)
    乌山铜钼矿 资料照片

        一提到矿山,很多人脑中就会即刻浮现出这样一幅景象:斑驳的岩石,飞扬的尘土,横流的污水,如山的矿渣……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祖国东北边陲,却有一个不一样的矿山。

        近日,记者来到这座铜储量达300万吨的全国第四大矿山中国黄金集团乌山铜钼矿。在这里,看不到肆意横流的污水,看不到漫天飞扬的尘土,也看不到固体废弃尾矿。进入矿区,云杉、东北柳和獐子松迎风摇曳,加上盛开的格桑花,成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来到粗碎车间,记者见到了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封闭式储矿堆。考虑到满洲里雨量少、气候干燥、风大,为了尽可能减少扬尘污染,虽然在经济上并不划算,但乌山矿还是把粗碎矿石搬进了室内,努力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乌山以东20公里是烟波浩渺的呼伦湖,矿山用水,如按就近而成本低的原则,直接从呼伦湖引水最为便捷。然而,为了保护呼伦湖这个草原之肺,乌山矿却从满洲里市引来了城市废水。“城市中水作为生产水源,在世界有色金属领域我们是第一家。”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占国自豪地说,“浮选1吨矿石一般要耗掉3.5吨水,我们1吨矿只需要补充新水0.4吨,创同行业最低。”

        此外,乌山还在我国首次采用了尾矿膏体排放工艺。形象地说,就是像挤牙膏那样把浮选后的尾矿里的水挤出来,使大部分水得以回收再利用。膏体尾矿不扬尘、不渗漏,而且还会板结,消除了泥石流隐患,极大提高了尾矿库安全环保等级。目前,这项技术已被国家安监总局列为推广技术。

        截至目前,乌山铜钼矿已累计生产铜金属17.02万吨,实现利润25.77亿元。但更为关键的是,乌山铜钼矿仅环保投入就达8亿元,约占项目总投入的13.6%,绿化和复垦费用投入1亿元左右,彻底改变了传统矿山泥水横流的模式,被誉为“中国铜工业的新坐标”。

        一个矿山要挖地开矿,住在这里的老百姓怎么办?

        王长财是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伊和诺尔嘎查的牧民,他家的草场紧挨着乌山铜钼矿,放牧是过去他家唯一的收入来源。2007年矿山开工建设时,他和周边的牧民曾经十分担心,怕矿山会影响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草场。现在,王长财的顾虑早已打消。他说:“我到矿上去看,不仅没有尘土漫天,而且到处种了树、种了花,环境不仅没有受到破坏,甚至比过去更好了!”

        更让王长财满意的,是企业对牧民全方位的关怀。“企业让我和儿子去上班,有了固定收入,不用再看天吃饭了,企业还出钱给周边牧民买了养老保险。”

        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周仁照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牧民生活、生计问题,几年来,乌山先后安置呼伦贝尔地区近400人就业,占员工总数的30%;安置矿区周边牧民近70人就业,占适宜就业牧民的95%以上。(本报记者 邱 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