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07日 星期四

    翰墨往事

    石鲁“触电”

    斯舜威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07日   12 版)
    石鲁画作

        在现代书画家队伍中,爱好文学的人不计其数,但是,曾经创作过电影剧本,并且正式出版,投入拍摄并公开上映的恐怕不多。中国画大师石鲁恐怕是其中绝无仅有的一位。

        1953年,34岁的石鲁参加了第二届全国文代会,精神焕发,创作激情迸发,不但创作了《幸福婚姻》等一大批国画作品,而且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多次深入天祝县体验生活,收集素材。1954年,这位从未涉足过电影艺术的大画家情不自禁“触电”了,他在春夏之交把自己关在书房创作了两个星期,拿出了电影文学剧本《暴风中的雄鹰》。这部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936年,红军主力已经胜利到达陕北,后续部队的几位战士不幸被军阀马步芳的军队所俘,押解途中,红小鬼火娃和战士张大顺、小武等乘风暴来临之时逃脱,取得藏族猎人老巴尔的信任,他们一起和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最后胜利渡过黄河。故事曲折动人,情节感人,火娃的形象尤其栩栩如生。这部电影剧本完稿不久便由北京艺术出版社出版,1957年2月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上映,导演王逸,主演白德彰、孙羽、梁音、郭振清、金焰、安振江。这部影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直到现在,在网上检索一下,依然可以看到视频。

        石鲁得到了8000元稿费,这在当时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了。他在北京慷慨请客,然后购买了一大批清代宫廷用的名贵宣纸、清宫御墨等文房四宝,可谓满载而归。

        一炮打响,令他备受鼓舞,他马上又投入到新的电影剧本《刘志丹》的创作之中。然而,这部作品,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刘志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北地区著名的革命领导人,于1936年4月在红军东征时不幸牺牲。就在石鲁写刘志丹的时候,李建彤也应工人出版社之约开始写长篇小说《刘志丹》。小说《刘志丹》数易其稿,并送不少曾经在陕北战斗过的领导同志和中宣部领导审阅,1962年7月28日《工人日报》开始连载《刘志丹》第二卷,《中国青年》《光明日报》也发表了作品的部分章节。紧接着,一场意想不到的株连上万人的对《刘志丹》的批判运动爆发了。受此牵连,石鲁的电影剧本《刘志丹》也被定性为反党事件,遭到批判。这一年是1964年,石鲁45岁,正是创作力十分旺盛的时候,却在一场场上纲上线的批判中饱受折磨。这一年9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石鲁作品集》刚发行了一个星期,就被紧急通知停售收回。他的内心受到巨大的压力,艺术家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受到了深重的摧残,不幸得了精神分裂症。不久,“文革”爆发,更是将他推到了遭受灭顶之灾的漩涡。他差点被判了死刑,精神状况进一步恶化。

        石鲁原名冯亚衍,1940年元月刚满20岁时历尽千辛万苦投奔延安,成为陕北公学58队的一名学员。他平生最崇敬石涛和鲁迅,便将两个姓合而为一,取名为:石鲁。他是一位美术天才,也极具文学才华,这个新名字,对他而言是非常合适的。如果不是政治运动,这位艺术巨匠必将创作更多的美术杰作,也必将创作更多的文学作品。可惜,他的艺术生命,在“文革”之前就被无情扼杀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