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07日 星期四

    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十年磨一剑”

    用现代生命科学解读中医药“密码”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07日   03 版)

        本报讯(记者曹继军、颜维琦)益气、化瘀、补肾的十几味中药混合在一起,可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但究竟是哪些成分起了作用?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乃属“黑箱理论”。现在,这个“黑箱”已被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部分破解。

        破解这个“黑箱”,脊柱病研究所运用的是现代生命科学的技术与方法。而解密的过程相当曲折与漫长。“十年磨一剑!”研究所所长王拥军教授这样说。

        系统的细胞机理研究,使他们发现:早期使用的痉证方(炙黄芪、丹参、柴胡、人工麝香等),能益气活血、疏经通络,明显改善脊髓局部循环、抑制炎症反应和脊髓细胞凋亡;后期使用的痿证方(炙黄芪、党参、肉苁蓉、人工麝香等),能益气活血、健脾补肾,抑制脊髓细胞凋亡作用更加明显。

        他们将这些方剂中的所有中药一一提纯为结构明确的单体或有效部位,并深化药对配伍规律的研究,经过无数次体内动物实验以及体外细胞学试验,从中“捕捉”出了真正的“有效组分”——正是这些宝贵的有效组分,促使人体气血调和、肾精充足。

        经进一步研究,他们又发现:原来人体气血调和、肾精充足,不仅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和脊髓细胞凋亡,同时还促进了神经营养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而这些营养因子的表达与分泌,直接促使脊髓和神经功能的部分修复。

        至此,中医“调和气血”“补肾填精”治疗方法的内在规律,不仅已清晰地凸现出来,而且其“解密”的过程,可以供业内同行反复“复制”。

        “由于我们是从组织形态、细胞分子和基因蛋白表达与功能水平等多方面、立体式解释了益气化瘀补肾药是通过什么环节来干预脊髓、神经损伤病理变化的,因此与海内外的西医学者交流没有障碍。先后在国际学术会议交流20多次,国内学术会议交流超过60次。”该研究所的创始人施杞教授对此颇感欣慰。

        “益气化瘀法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该成果在2011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而“益气化瘀法治疗颈腰椎疾病”也已制定了规范化治疗方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向全国推广,现已在20多个省市100多家医院应用,也成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研究病种。

        而这仅仅是研究所的成果之一。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翔实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数据支撑,使研究所成立十年来不断推出令业界认可的一系列成果。

        “只有用现代科学解密了中医治病的‘黑箱理论’,才有望振兴中医;只有用‘世界语’与世界对话,中医才能朝‘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迈出实质性的步伐!”——这就是该研究所正在走的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