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05日 星期二

    先进环保科技使太湖蓝藻不成灾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05日   06 版)

        本报讯(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余宁)清澈的湖水、丰茂的水草、悠然自得的鱼虾……近日,记者在太湖周边采访得知,由于采取了“智能实时监测”等科技治藻手段,今年太湖没有发生一起蓝藻污染水质事件。蓝藻不成灾,苏州、无锡、常州三个环太湖区的市民喝上了干净、放心的水。

        环境专家介绍,从理论上讲,由于今夏江苏遭遇到50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少雨天气,太湖极易蓝藻泛滥,然而太湖流域水质却并未出现异常,这实属难得。事实上,成绩的背后是人们对治理太湖方式的重新审视和思考:蓝藻已存在几十亿年,整治蓝藻,绝非一日之功,而是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持久作战。

        依托物联网传感技术,启动水环境监测治理云平台,实现太湖水域水环境在线连续监控。“33个水感传感器,每5分钟传送一次水面变化数据,当湖泛指数超过预警值时,电脑便自动启动蓝藻打捞程序,根据距离远近自动分配站点进行打捞。”在无锡市蓝藻打捞处置监控调度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实行藻情监测日报、水质监测周报的预警制度,安排专人24小时轮休巡查值守,将蓝藻暴发扼杀在萌芽中。”

        要求太湖周边企业进行生产技术升级改造,使企业达到“零排放”标准。江苏莱顿宝富塑化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生产聚苯乙烯的化工企业,坐落于宜兴市周铁镇。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整个生产工序没有一滴废水、一粒废渣、一立方米的废气排出。公司董事长杭盘大告诉记者:“我们花了15亿元从美国及德国引进了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及生产机器,整个生产过程通过这些机器直接将废物转化成新能源。”该公司不仅实现了生产零排放,产能也大幅扩大。在示范企业的带动下,今年以来,太湖流域已有271家企业主动申请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变废为宝”,还利于民。在武进礼嘉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记者见识了一种破解农业面源污染的新举措:政府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处理中心,可对半径10公里内74户养殖户存栏的14566头猪的粪便污水,进行集中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及生产热水,沼渣则能转化为农业有机肥。

        用科技治理太湖,还给太湖沿岸老百姓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新元素。周铁镇镇长杨亚忠告诉记者,该镇竺山湖湿地公园是由清理太湖时挖出的淤泥改建而来的。原本这里阵阵恶臭、鼠蝇成群,让人伤透脑筋,后来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人们在淤泥上种上花草树木,把烂泥滩变成了湿地公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