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古籍整理出版大家谈

    正本清源 选粹树典

    作者:安平秋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29日 13版)

        编者按:

     

        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活动”经过一年半的遴选,于今年8月推出了首届向全国推荐的91种优秀古籍整理图书。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撰文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和此次推荐活动发表了很有价值的看法。本版将陆续编发这些文章,以飨读者。

     

        古籍承载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历史记录和传承脉络。为了今天的人能准确理解古书所记述的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余年中,众多学者做了大量工作,整理出版的各类古籍就有2.5万种之多。而其中,有一批优秀的成果,也有一批误解误读、以讹传讹、误人子弟的图书,造成古籍整理图书良莠不齐的状况。针对这种状况,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充分发挥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协调作用,做了大量工作,在编制规划、资助项目、培养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本次推荐活动是总局和古籍小组的又一创新举措。这项工作历经一年半时间,于今年8月推出了首届向全国推荐的91种优秀古籍整理图书。

     

        从数万种古籍整理图书中,仅选择91种,这本身就显示出选取标准的严格与严肃。翻看这91种图书的目录,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公认的杰出古籍整理成果,如中华书局受中央委托主持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有大型的断代诗文总汇,如《全宋文》《全宋诗》《全元戏曲》;有在研究基础上做出整理的具有相当规模的丛书,如《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古本小说集成》《中国佛教典籍选刊》《道教典籍选刊》《中医古籍新点新校新参考》等。更有一批当今名家大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个人整理成果,如袁行霈的《陶渊明集笺注》、詹瑛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杨明照的《增订文心雕龙校注》、周勋初的《唐语林校注》、周祖谟的《尔雅校笺》、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傅璇琮的《唐才子传校笺》、任乃强的《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余嘉锡的《四库提要辩证》、孙猛的《郡斋读书志校证》等。不仅如此,推荐目录中还兼及敦煌文献、出土文献、中医文献、墓志及普及性古籍(如《中华活页文选》)的整理图书。总体而言,是重点突出又兼及各种类别。

     

        这次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就是从六十多年成果中选取精粹,为后人树立典范。仔细分析入选的91种图书,可以发现它们的成功都带有一定的共性。这里,我谈两点想法:

     

        首先,优秀的古籍整理作品需要长远规划、长期打磨。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对于研究者而言,就是秉承学术发展脉络,用创新的思路去寻找、研究新整理课题的过程;对于出版者而言,就是顺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以高远的立意策划、实施出版选题的过程。在古籍整理出版领域,希望几个月内快速出成果,试图做一些短平快的项目,恐怕很难达到好的效果。

     

        其次,优秀的古籍整理作品需要学术界与出版界的有机结合。长期以来,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在沟通学术界和出版界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方面加强与上游古籍整理研究机构的沟通和协作,另一方面加强对下游的出版单位的指导和资源整合,同时做好上下游的协调,起到了很好的桥梁纽带作用。今后,希望能更进一步加强高校古委会与古籍小组的合作,也希望出版社的同志能进一步重视与学术界的交流和联系,在促进古籍整理出版专门人才培养、海外汉籍回归以及古籍数字化等工作中加强协同配合。

     

        我想,这也是我们古籍整理者和出版者的共同期望和努力目标。

     

        (作者系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