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观 点·OPINION

    慈无味

    ——无法表演的慈

    《 光明日报 》( 2013年10月28日   12 版)

        说到印度古代的文艺理论,必然要说“味”。

        rasa一般翻译作“味”,但是个多义词,最初表示“汁液”,比如从甘蔗榨出的甜汁,从草莓榨出的草莓汁,等等。凡是植物榨出的汁,总有特殊的味道,或酸或甜或苦,这一切酸甜苦辣,皆要经人之口才能品尝得出来。因此“味”是个不错的译词,针对汁液的味道。

        “味”可以说是古代印度文艺理论的核心。然而在古代,理论源自实践,并执行于实践,二者之间关系了然。《舞论》是古代文艺理论的代表著作,据说诞生于纪元时。《舞论》教导了八种“味”:欢爱,笑,怒,悲,厌恶,恐怖,英雄,惊异。

        最初这些“味”针对的是舞台表演,以及观众的共鸣。换句话说,演员在舞台上,需要通过表情、肢体动作来体现这些“味”。演员表现的男欢女爱、演员的笑、怒、厌恶等,要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才达到“味”的圆满。

        “味”之论诞生于古代,却至今不衰。至今印度的舞蹈,必须体现出这些“味”。民间艺人,以能成功再现这些“味”为己任。笔者记得在图宾根期间,印度学专业保持与印度的文化交流,请来印度南部的艺人,专门在印度学专业的课堂上为众人表演各种“味”。尤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男子对“英雄”的再现。他表演青年阿周那,通过昂首、挺胸、目光直视、脸部表情爽朗、原地大踏步、大挥一臂,另一臂模仿握弓的动作等来体现青年阿周那的英雄气概。看着他的表演,你仿佛真正看见了一个年轻无畏的战士欢天喜地地走在眼前。他说他表现的便是英雄味。看着他的表演,观众要微微在椅子上挪动,似乎受他的影响也要挺直腰板什么的。

        我那时便有一理论,认为“慈”是无法在舞台上还原的,无论何种直观的艺术形态,都无法还原“慈”。于是对那卓越的表演者提出了问题,希望他表现maitrI——“慈”。他先是没有听懂,因为这一词汇不在文艺理论当中。我还是妥协了,请他表现大悲。这个他十分在行,用了《摩诃婆罗多》激昂的母亲哭激昂的片段来表现大悲。他在我的眼前呈现了那一场景,母亲怀抱着战死疆场的激昂,痛哭不已。

        其实中国也喜欢用“味”来评价艺术创作。比如人们观后愿意说“索然无味”、“味同嚼蜡”、“回味无穷”来评价一部作品。这便是艺术作用于人的灵魂所引发的共鸣。

        音乐最能深入人的灵魂层。这几日在微博中看到几位理性的大师在怀念他们逝去的初中音乐老师,称唯独这位音乐老师令他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世界。柏拉图的时代,已经意识到音乐对于塑造人心灵和谐的重要。不能不说有些音乐真的可以直入心的最深处,流入周身的细胞,让你得到一种感受。记得第一次听柴可夫斯基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所创作的音乐,那时感受震撼,年轻人的爱情原来还可以如此震撼。

        回到正题,“慈”是无法通过艺术手段表现的。“慈”味不存在于印度的文艺理论当中。

        然而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人试图表现慈。最典型的是大肚弥勒佛,笑呵呵的,光着大肚皮。弥勒便是“慈氏”,表现弥勒,当然要表现“慈”。我相信最初创造大肚弥勒佛的人,想表现他的慈。如何表现?慈者一定是面带笑容的吧?于是诞生了笑呵呵的大肚弥勒。但是,有谁看到这尊雕像会联想到慈,能够用心体会到慈的含义呢?于是有了各种关于大肚弥勒的传说。

        我认为,当武则天用脂粉钱打造洛阳卢舍那大佛时,她的真正用意,是想表达佛的大慈。武则天推崇华严,华严讲大慈。修慈是华严的内容,是迅速成佛的最佳捷径。大云的含义来自《妙法莲华经》,大云之雨润泽天下,普施天下,无一疏漏。这便是慈的真正含义。传说洛阳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的模样雕刻而成。我相信这是真实的。那尊巨大的石刻,远远望去,似微微颔首,面带微笑,令人感觉到它是慈善的。如果说表现慈,最成功的,当数武则天的卢舍那。

        人们常说慈眉善目,看来慈还是可以表现的,可以通过眼睛表达心的慈。但是,如果没有心,眼的慈也不存在。我相信武则天的工匠曾经试图通过卢舍那着力表现武则天眼中的慈光,无奈无成,因为石头没有灵性,无法体现通过眼而射出的慈光。

        至于现代人造的大佛,那就是大俗特俗烂俗,反映的是人类的愚昧、贪婪,而这些本不应该得到再现。

        (段晴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系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