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甜樱桃、芤山大枣、野生菌、跑山猪、跑山鸡、羌腊肉……
24日,100余种特色农畜系列产品集体亮相今年的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汶川分会场。与往年不同,西博会除了成都主会场,还首次在县级城镇——四川省汶川县设立了分会场,这是西博会有史以来的一次特殊创新和勇敢尝试。本次分会场的设立,吸引了来自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广东、四川成都等130余家企业的踊跃参加,集中展示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原生态有机农畜产品和西部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商品。
特色农产品 “吸睛又吸金”
今年,西博会汶川分会场设在了世界温情小镇——映秀镇。汶川特大地震镇中的映秀镇是地震后凤凰涅槃的一个奇迹,这里环境优美,群山环绕,岷江水像一条玉带伴着她安静地流淌。
步入分会场展区,各展台前人流如织,络绎不绝,“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共筑民族繁荣中国梦”,“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畅享自然环保家园”的主题标语十分醒目。除了传统的农产品和绿色生态山猪、山鸡蛋、跑山鸡等畜牧产品,作为汶川县支柱产业的猕猴桃、芤山大枣、手工茶叶、野生菌、野猪腊肉、“汶川红”甜樱桃酒等特色农产品和加工成品更是让展区增色不少。来自成都的市民张春晖告诉记者,自己从未看到过这么多具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原生态农业特色的产品,即使是在成都主会场也未必可以见到。
同样,汶川分会场还吸引了大批企业加盟共创财富。汶川县博览事务局局长戴超向记者表示:“本届西博会设立汶川分会场旨在扩大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外交流,借力西博会逐步转变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商品的营销模式,让更多的国内外企业了解关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从而建立更多经贸往来。”
23日下午,来自重庆、云南、广东、成都等省内外企业已经与汶川县签订了涉及资金高达76.43亿元的多个合作项目,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有关现代生态农业、林业产业、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精品旅游的投资框架协议。
民族“小商品” 走向大舞台
藏族朋友都说牦牛身上全是宝,其中有两样宝贝就是牦牛毛和牦牛绒。在展会上,记者就发现了一种用这两样宝贝为原料加工制作的生活工艺用品。
“虽然我们的公司才起步不久,但我们的产品一开始定位的就是欧美和国内高端市场。”充满信心说这句话的是来自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藏艺通公司的总经理俄周。
2011年,俄周瞄准了民族艺术产品在与民族文化传承结合的道路上发展的新机遇,在甘孜州德格县筹资成立了自己的藏族艺术品加工和营销公司,并为自己的产品注册了商标。同时,公司积极与欧美设计师合作,引入现代流行设计理念,生产具有藏民族艺术特色同时又不失时尚元素的生活工艺品,比如用牦牛毛编制的各种钱包、手提包,用牦牛绒纺织的围巾等。
在今年亚丁机场首飞仪式上,俄周的公司出乎意料地卖掉了6万多元的民族艺术产品,这让他再次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别看我们生产的都是小商品,但附加值很不错。”俄周顺手拿起架子上的一个牦牛毛编制的钱包说道:“像这样一个小包我们要卖三四百元,光工人的手工费就要150元左右。”
俄周的公司在初级产品的生产上运用的是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运行机制。比如,公司会把牦牛毛原料分给牧民,他们利用空闲按照公司要求对原料进行粗加工,最后由公司统一收购进行深加工。通过这种产销结合的公司运营模式,直接推动了当地农牧民的增收和致富。
对于公司产品未来的销路和发展,俄周踌躇满志,“稳步开拓国内高端市场,最终打入欧美市场,是我们公司产品未来发展的目标”。(本报记者 李晓东 本报通讯员 邵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