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记者来到河北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听到许多令人惊讶、振奋的消息。
在这个只有4万多人的小地方,财政收入10年增长了100多倍,在全国3000多个农垦区中位列第一,在全省137个省级开发区中夺得冠军;在这个地方生活的老百姓“人人有社保、个个享退休”,上学能享受15年免费教育,看病能报销80%的医疗费。
说起这巨大成就,不能不提到一位为民、务实、清廉的“当家人”,他就是园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吕振华。
按照规定,57岁的吕振华如果年内得不到提拔,到年底就该退出领导岗位了。今年7月,河北省委决定破格提拔吕振华为副厅级,并作出决定,号召全省干部群众向他学习。吕振华说,得到领导认可确实高兴,但更高兴的是,可以在任上再干3年,实现“打造千亿元产值、百亿元税收园区,让4万群众收入倍增”的梦想。
让这里的老百姓也能深呼吸
中捷产业园区的前身是中捷友谊农场。2003年7月,河北省农垦改制,中捷友谊农场与沧州临港化工园区合并为中捷产业园区。吕振华被任命为园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百业待兴之时,吕振华却提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将园区一半的财政资金拿出来,用于补贴社保、医疗等民生项目。
这在当时的农垦区甚至全国都不多见。面对班子成员的犹疑,吕振华说,钱没了可以挣,老百姓的需求不能等。
中捷产业园区地处沿海,土壤盐碱化严重,一度被称为绿化禁区。而享有一个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在群众中呼声很高。吕振华立下一个心愿:要让盐碱地也能花如海、绿如潮,要让这里的老百姓也能深呼吸!
在财政最为困难的时候,中捷产业园区拿出1000多万元搞绿化。他们把重点放在创新方法上,集中力量攻关,在重盐碱区域创造出一个小环境,使苗木根系可以向外生长但盐分不向内渗透,确保苗木成活。
去年春季,他们开始实施台田工程,堆起土台再利用雨季降水,向下压碱排盐。同时邀请省内外园林种植专家,拟出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终于在中捷产业园区营造出一片“绿廊花海”。
百姓需求比天大,攻坚克难干成事。这就是吕振华的为民观。
甘当随从的一把手
和吕振华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不像是官,更像是办事员。他头脑里想的,手里做的,全是事关中捷产业园区发展和群众福祉的大事实事。
他敢于攀大引强,全力促成中捷产业园区石化与中海油的洽谈合作。双方前后接触两年多,谈判27次,他全程参与。
当双方谈判股权合作时,因双方主体是企业,不允许地方政府参加,吕振华为了挤进谈判团队,以秘书身份为企业老板开门提包。当然,这个聪明睿智、表现出色的“秘书”很快被中海油识破。此举却深深地打动了中海油高层:园区一把手能为企业老板开门提包,甘当随从,怎能不让人感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是与中海油的成功合作,奠定了园区跨越式发展之基。去年,仅这一家企业就上缴税收27.5亿元,超过了园区财政收入的70%。
认准的事就要干,想干的事要干成。这就是吕振华的务实观。
个人问题想得多了,用在发展上的精力就少了
吕振华曾经说过:“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当园区书记,比我优秀的人多得是,是机遇把我推到这个位置。既然担任了这个职位,就要多为老百姓做点事,如果个人问题想得多了,用在发展上的精力就少了。”
熟悉吕振华的人都知道,逢年过节,他家的门总是锁着,送礼的进不去。有一次,他因病住院,尽管消息封锁得很严密,可还是被人知道了,为了避免人们前去探望,他连续几次申请转院,最后自费到宾馆里接受治疗。他的二哥来探望,不到两分钟就被催走,二哥含着眼泪说:“你说你当这个官干啥,生个病都像欠谁的。”
采访中,吕振华说,在中捷奋斗了几十年,人可以退,可以走,但良心必须留下。中捷是一方净土。不仅中捷人这样说,很多外界人也这样评价。在中捷,工作实绩是衡量干部的唯一标准。
排除私心杂念,一心为民实干。这就是吕振华的清廉观。(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哈聪杰 田 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