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坐在推车里,他刚开始学说话,咿咿呀呀地招人注意。这是一个刚从乡下进城的孩子,周围的一切都让他感兴趣,同时,他向每一个走进他的人展示他的新玩具,一只小小的万花筒。这是孩子的快乐,他面前的一切都新奇而丰富。城里的一切都涌向他的面前,而手里的那个小筒,也让他兴奋惊喜。这只万花筒引起了我的注意,也让我回到童年,我的童年和你的童年,我们的童年不也是从一只万花筒开始的吗?
万花筒也许是最资深的童年玩具,一只纸筒的外面贴着花纸,一端有一小孔,另一端有一片磨砂玻璃,从小孔朝里看,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七彩图案,手轻轻转动一下,那图案就活动起来,瞬间变出另一幅彩画。这对一双刚刚睁开面对世界的眼睛是太具有诱惑力了,小孔里的世界虽然狭小,但是色彩艳丽,图画斑斓而明快,这些斑斓艳丽的画面比外面的世界,更神奇妖艳,说不出那图画是什么,但无穷变化之中,是色彩和光彩的舞蹈!也许就是这只小小的万花筒,让我们第一次对世界感到惊诧,转动着小手表达着探求和寻觅。我们就这样开始了主动性的探求,睁着一只眼睛盯着万花筒的小孔,一只小手着迷地转动着它。
万花筒是我们人生中最早的玩具,也是一件充满意蕴的物件。多少年过去了,孩子们手上的玩具几乎都像孙大圣七十二变了,在为数不多的元老级玩具中,万花筒依旧保持着它的席位。要说它的优点,可以扳着手指说:一是它便宜,制作简单,材料也低廉;二是它环保,不用油不费电,回收也不污染环境;三是简捷,不需要说明书,一看就会玩……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展现了未来生活中的某种人生姿态:专注或窥视!以及另一种生存空间:虚拟世界!
我躺在手术台上,一台极亮的灯照射着我的眼睛,我在做一个眼部手术,虽然滴了麻醉药,我知道不会疼痛,医生仍然不停地对我说:睁大眼睛盯住灯光最亮的地方!睁大眼睛坚持盯住一团极亮的光,这是很难受的事情,但我必须盯住那团亮光,因为这叫“目不转睛”,眼睛盯住了,眼球才不会转动,医生的手术刀才能精细的完成动作。这次手术让我重温了“目不转睛”这个成语,然而这种专注的动作最早的训练是快乐而充满诱惑的,那就是万花筒一端的小孔!这个小孔教会了我们面对世界的一种姿态,那就是专注。专注于显微镜之孔,我们将世界看得更清楚更细微,专注于望远镜之孔,我们将世界看得更遥远更辽阔。有一个成语“一孔之见”,指的是狭小与片面,其实,借助于显微镜之孔与望远镜之孔,微观的细胞、分子以及宏观的天体宇宙,都成为我们眼前的事实,我们面对的世界比肉眼看到的扩大了亿万倍,这是“一孔之见”的奇迹。同时,与专注同样成为我们生活姿态的还有“窥视”,好奇心和偷窥欲让人们从锁孔、猫眼、墙缝去窥视生活的另一面,一孔之见在这里变成了隐私、悬疑和谜底,从此,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显出丰富而诡谲的面貌。
通过万花筒我们看到的七彩图画,是无法命名的现实中没有的美。它是抽象的由几块玻璃片折射而成的虚幻图画。美常常虚幻而飘渺,从万花筒之美,到皮影和手影,到电影和电视,到网络与激光,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常常为虚幻而美丽的世界所诱惑所吸引。
这一切都是最先从一只万花筒开始。记得我们转动这只小筒,也有玩腻了、想探个究竟的时候。于是开始破坏性地拆解这神奇的小筒:几块小玻璃片,一滩彩色的细碎塑料纸片。这也许是人生最早的挫折感吧,沮丧和“原来如此”的失望让我们不再玩万花筒了。
万花筒教会了我们最早的人生一课,然后下课,离开了我们,因为还有别的孩子在等待它……
(作者为《诗刊》原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