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是我国著名革命老区,从这里走出了共和国200多位将军。如今,共产党人勇于牺牲、无私奉献、前赴后继的英勇事迹和顽强精神在这里传承,非公企业党建在这块红色沃土上生根发芽。
“三个先行”组建非公企业党支部 采访中,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告诉记者,近年来红安通过招商引资,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落户产业园区,但这些企业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员工流失率较大、管理缺乏规范、目光比较狭隘等,县委县政府在实践中发现,通过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党组织的建设,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
红安县找到了“三个先行”的方法。首先,调查先行。摸清投产的企业经营性质、经营状况、从业人数、党员数量、组织设置和出资人情况等;对正在建设的企业,摸清企业出资人情况和对党建工作的规划,并分门建立台账;其次,规划先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园区党建工作三年规划,大力探索“组织联设、队伍联建、工作联动、阵地联用、经费联筹,党建工作区域化”的园区党建工作新路子;最后,办点先行。对园区率先投产的企业做到党建工作及时跟进,协助打造园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去年以来,通过采取党建指导员(联络员)定点指导方法,恋彩依制衣、汉鹏肉类食品、湖北新世管道等7个条件成熟的非公企业先后组建了党支部。
非公党建工作推动企业发展 恋采依制衣有限公司作为红安县“办点先行”中的一个示范点,源于公司招工时的一件事。当时公司招了近200名新员工,可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签劳动合同。这时陈林、包林霞等几位党员同志站了出来,自发地给工人们做思想工作,普及劳动权益保障知识,并带头在合同书上签字。终于,员工们都认可了企业合同制,所有人都签了合同。
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汪晓虎对此感触很大:“公司整个管理层意识到,公司不能离开党,一定要下决心把党建工作抓好。公司今年出资500多万元建设了一个2000多平米的党员职工活动中心。”
今年初,县委给公司特批了8个党员名额,并帮助成立了党校,让员工通过党校这一平台,成为一个有觉悟的、高素质的人才。“今年我们一线员工有过半申请入党,首批党校学员就有60多名。”公司党委副书记刘国峰说,“通过党建工作,把他们从农民培养成产业工人,最后发展成为事业型人才”。在红安,像恋采依制衣有限公司一样,通过党建工作推动企业发展的实例还有很多。
创新手段不断解决实际问题 红安县委组织部首先建立开放清晰、分层分类的“网格化”组织体系,行业、区域、属地、双重、宏观等五种管理模式,较好解决了非公党建管理重叠和缺位的问题。其次,在全县机关年轻干部和“实转非”领导干部中挑选人员,选派了66名党建指导员(联络员)和3名挂职副书记,解决了非公党建缺乏领导力和经验的问题。再次,非公企业上缴的党费,全额返还给企业党组织作为党员活动经费,还从县管党费中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解决了以往经费缺乏的困难。最后,将新党员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党内规定以及组织部办公电话印制在通联册中,方便党员学习和联络。(本报通讯员 赵正阳 泊 伟 本报见习记者 靳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