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视动画责任有限公司等10家动画制作机构、央视少儿频道等10家动画播出机构,联合发出倡议,号召全行业承诺不制播暴力失度、语言粗俗动画片。国产知名动画片《喜羊羊》和《熊出没》因此正在整改。
如何有效整治低俗动漫,业内人士和专家有话说——
从制作到播出全程监管
一位家长谈起对国内动画片的看法:“动画片10分钟内有20多句脏话,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对动画片的暴力失度和语言粗俗问题进行整改,十分必要。家长都希望社会给孩子营造纯净的环境,传递向上的力量。”
“孩子像一张白纸,电视台播放什么他们就看什么,被动接受。既然《喜羊羊》和《熊出没》两部动画片存在暴力失度和语言粗俗的问题,为什么能在电视台播出?”这不仅让家长们担忧,而且让一些业内人士不解。
“动画片质量的源头是动画企业制作水准,但相关审片部门和电视台审片机构也有责任。”一位动漫界资深人士呼吁,“整个动漫审核、发行、播出的环节都应该整改,层层把关,避免低俗的动画片再‘污染’观众视觉。”
“对动画片应进行从制作到播出的全过程、全流域监管。”有专家建议,“全行业要有社会责任感,对动画片制作方来说,不在动画片中使用粗话、脏话以及带有侮辱性语言。同时,电视发行和播出平台要注意,对于含有不良元素的动画片不发行,不播出。”
对动画进行精细化管理
“没有暴力元素,正面影响儿童,不应是个高标准,而应成为动漫从业者的基本底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肖永亮认为,“国外电视行业,在制作动画片时对语言十分讲究,一方面要有专门的幽默师来进行语言分析和挑选,另一方面还要获得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认可,确保片子里没有脏话,而且没有不适合儿童接受的内容。”
“我国原创动画经过了量的积累,是要考虑质的时候了,现在应更好地进行精细化管理,完善电视动漫制作。”肖永亮说。据了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年内将出台国产动画片内容标准,对暴力、低俗、危险情节和不文明语言作出严格限制。
同时,业内人士建议,动画片的观众不只是儿童,而是“全龄化”观众,我国应向国外一样建立动画片年龄分级制度,在动画片片头有提示性语言,比如哪些适合孩子看,哪些需要家长引导观看,哪些只能成年人看。不笼统地搞“一刀切”,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使动画片适销对路、适应特定的人群特点,从而更有利于动漫产业发展。
激励真正优秀的动画片
“情节越来越离谱,七拼八凑,品味低俗,这是动漫业应该注意的。”一位动漫产业专家直言,“我国动漫制作技术水准已经接近于精良,但是创作观念却远远没有跟上,在文学和文艺、情怀和视野上还需再上一个层次。”他认为,艺术拒绝千篇一律,无论是外在形式上,还是思想内涵上趋同,都易造成审美疲劳。
国家高度重视动漫产业发展。2006年国务院同意建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文化部牵头,10部门参与。几年来,相关工作卓有成效,到2010年我国动漫产量已超22万分钟,扭转了外国动画片一统中国市场的情况。
然而,中国动画学会会长余培侠冷静地说:“我们至今还没有真正有品质、有品位、有品格的绿色原创动漫品牌。”
“现行的扶持模式很难让优秀作品脱颖而出。”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盘剑指出,“现在动画片要在电视台播出才能获得扶持资金,一些动漫企业,尽管作品粗制滥造,却绞尽脑汁将作品送到电视台播出,不要钱,甚至可以倒贴,垃圾时段播出也没关系。”他进一步分析说:“这样就会做出大量毫无思想性、艺术性的动画废品,创新动力却被遏制了,那些原本准备走精品路线的动画公司,由于产量较少,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往往亏损、破产、被兼并,导致一些公司在利益驱使下产生投机心态,急功近利,造成了整个动漫产业恶性循环。”
如何从“做一分钟奖励一分钟”的普惠模式,到重点扶持优秀动漫作品?从重数量到重质量,从重产业到重内容?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广泛征求观众、学者、业内的意见,制定出一套科学、专业的评价标准,对于真正优秀的动画片从制作到播出都要有激励,扶优扶强。只有更多优质动画脱颖而出,动漫产业良性发展,才能源源不断地为观众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本报记者 张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