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面对网络新词,如何引导?

    作者:李 倩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6日 14版)

        不管你是否听得一头雾水,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我们常会听到夹杂着时髦新词儿的对话——汉语中新词像雨后春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它们大多充满活力和朝气,不仅成为语言学家争相研究的新宠,而且成为一个备受中小学生喜爱的新兴家族。现代中学生的汉语环境如何,他们对待新词语是什么认识、什么态度,笔者对所在学校七年级28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对新词语的认识并不全面科学,但对于媒体、网络走红的新语言现象,大部分学生还是十分感兴趣的,这也正是中学生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的特点。至于许多学者所担忧的汉语规范性与纯洁性被污染一事,或许与笔者所调查学校学生素质、教师的关注与引导、社会大环境的重视有一定关系,就此次调查问卷显示并没有某些学者宣扬的那么严重:大部分学生对待新词语的态度是理性的。八成学生认为自己周围的流行语是健康的;九成以上的同学表示不会将新词语经常性写入作文中;只有两成学生喜欢使用并传播新词语,且我们都知道新词语并非都是糟粕。

        新词语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也要经受时间的“大浪淘沙”,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为大众所认可的自然留存下来,反之则会消亡。商务印书馆历经7年修订出版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共收录了3000多条新词语,也体现了语言学家的主流倾向。笔者的观点是,一线教师应首先了解新词语,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大虾”“潮人”,而不是被学生“out”出局,其次要在尊重语言多元化现状的基础上因势利导,丢弃低趣味、不健康的语言用法,规范和鼓励学生运用准确、严谨、精当的词语表达和写作,多诵读经典篇章,为维护中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针对中学生分辨是非能力及言行控制力差的情况,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应多管齐下,正确引导中学生规范用语,形成汉语交际的健康环境。首先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其次,在家庭中,家长应为学生创造文明的语言环境,通过自己的正确言行为子女树立榜样,正确引导子女的言行。再次,社会是最复杂的一个因素,现代社会急剧变化,新旧观念的冲击,影视媒体的宣传,中西文化的碰撞,使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盛行。为此,我们提倡每个社会成员遵守社会公德,净化社会环境,将不良风气“驱逐出境”。一些公众人物的言行,更是容易对中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也在此呼吁公众人物能够提高个人修养以及语言的文明性。

        新词语的日新月异已然是不容质疑的事实,而新词语也并非是污染传统语言的洪水猛兽,中学生的汉语现状也并非想象中的糟糕。正确认识,因势利导,让中学生熟悉新词语,正确使用新词语,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与学校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晨阳学校)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