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网络和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调查表明,重庆市76%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为网络,每天上网超过1小时的占98%;有72%的大学生经常使用QQ聊天,经常使用微博和微信的分别占28%和26%。51%的大学生经常对感兴趣的话题跟帖发言。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和组成部分,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善于利用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在全媒体环境下推进高校思政工作技法创新,不仅是适应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者能力素质和高校思政工作“提档升级”的需要。
我们现在常用的新媒体,主要包括博客、微博、微信、QQ、手机报和微讯,利用它们创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充分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博客 博客的基本特征是操作简单,管理便捷,形式新颖,沟通方便。利用博客的思政教育创新包括:构筑基于博客的网络虚拟教室。虚拟教室可以由学习课堂、学科论坛、资源中心、聊天室等几个模块构成。教师通过在博客中构筑虚拟教室,供学生随时进入自主学习;构建基于博客的学生研究性学习协作平台。可以由学科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若干研究专题发布在博客上,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组成研究小组,教师适时在博客中提供相关信息和背景材料,并根据学生发布的研究进展、疑难问题、解决办法等来了解学习状况和研究动态,同时通过博客留言、点评、提问等方式,将讨论和研究引向深入;构建基于博客的博客群组。博客群组主要由教师博客群、学生博客群和混合博客群构成。由教师个人博客组成的博客群主要作为教学和科研活动交流协作平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博客群是学生之间学习交流的平台,混合博客群由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博客共同组成。通过博客群组加强师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既可以是知识和方法上的交流,也可以是思想文化上的共享。
微博 利用微博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师生以及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易于接受,也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从事思政工作的教师,应主动通过微博与学生建立起“双向关注”的沟通模式,在“双向关注”的基础上,通过“评论”功能深化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针对思政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每个教师的个人微博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要着力建立高素质的课程微博团队,扩大课程微博的影响力。课程网站在传播区域、信息容量、开放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应注重课程网站和课程微博相互配合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整体提升课程影响力。
微信、QQ等即时交流工具 微信、QQ等即时交流工具适宜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全方位交流及互动支持,圈内人际关系稳定,信息沟通及时便捷。但利用微信、QQ互动交流不同于课程教学,其内容、形式和方法应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必须注意处理好生活化与导向性的关系。利用微信、QQ辅助课堂教学,根本目的是为了借助QQ空间在信息传播、互动交流与情感沟通等方面的优越性能,创新教学手段,以期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应当完成的教学任务和应该达到的教学目的。理论讲授仍然是高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现实操作方式,在应用实践中应处理好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间的关系,处理好微信、QQ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位置。
大学生手机报 大学生手机报具有超常的时效性、发行的便捷性、完美的互动性、多维的阅读性和内容的严肃性。校园手机报除了单纯的信息传递,还应承担校园文化传播的任务。教师和学校还应通过设置热点话题,以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引导青年学生互动讨论,充分发挥青年学生自我引导的作用。
微讯平台 微讯平台主要依托官方论坛,整合热点资讯并及时发布。微讯平台不仅是跨平台即时通讯软件,而且是移动个人信息库。微讯平台以“微阅读”的形式向受众传递更为丰富详实的校内外资讯,信息接收由被动转为主动,可以依托手机报,通过开通特色“微”账号,引导一批热点“微”话题,营造一批“微”活动,弥补校园手机报互动性不足的缺点,增强用户使用黏度。(作者系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