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人才聚焦

    外国专家为中国做了什么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6日 15版)
    阿里斯特·麦启安(左一)
    阿德阳·凡威克(右二)
    马西姆·马蒂内利(左一)
    清华大学环保节能楼

        阅读提示

     

        日前,201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在京揭晓,来自20个国家的50名外国专家获此殊荣。9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获奖专家以及他们的亲属,这是外国专家们在中国享受到的至高荣誉。

     

        外国在华专家,是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是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推动这个古老国度加速前行,以心血,以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近几位获奖者,倾听他们的中国故事,感受他们的中国情怀,见证他们为中国作出的卓越贡献。

     

    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

     

        “我最大的心愿是,让中国更了解世界,让世界更了解中国。”1993年第一次来华的阿里斯特·麦启安,不知不觉已与中国结下了长达20年的情谊。

     

        回想20年前第一次来到中国,麦启安用“非常震惊”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我眼中的中国,和在书报上看到的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他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但却长期处于一个被动的境地——不能被西方世界理解认同。”

     

        麦启安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个向西方世界客观介绍中国的讲述者。1998年起的4年里,他以中国的科技文明发展为主题,拍摄制作了系列电视纪录片《龙腾》,全面深入地向西方公众介绍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现状。纪录片一经播放,旋即引起了巨大关注,并获得了可观的商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过去的20年中,麦启安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世界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研究工作以及对中国超过20个省市的实地考察,他已成为在中国问题研究领域最资深的西方专家之一。麦启安目前担任的职务包括:新洲集团政府与商务事务顾问,英国48家集团秘书长,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名誉董事,以及云南省政府顾问,这一大堆头衔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中国。

     

        “我鼓励中国的青年人走出去,英国目前约有数万名中国留学生,他们是具有中西方双边文化背景的优秀人才,但与中国人口总数相比,这个数字仍旧微不足道。”麦启安说,“如果中国有更多的人才拥有国际背景,在国家发展中就会更加有效地与西方人打交道,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

     

        作为中国国家外专局外国专家建议委员会成员,麦启安曾就“如何提高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效”向中国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中国的开放友好让世界赞叹。”他表示,“除中国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的通道,向外国专家直接征求意见和建议。在英国,在美国,都不可能。我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

     

    守护中国的碧水蓝天

     

        在风景如画的清华大学,有这样一座楼房,它很“聪明”,会自动调节温度:夏季,半透明的玻璃遮阳板,会自动调节角度,遮蔽强烈的阳光;冬季,会根据人数多少自动调节供暖强度。

     

        这座楼是意大利环保专家马西姆·马蒂内利的得意之作。据估算,与同等规模建筑相比,这座生态节能楼可减少70%的能耗。

     

        “中国的环保事业发展,有着独特的艰巨性。”马蒂内利说,中国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欧美国家都曾出现过,但那里城市比较小,问题比较好解决。中国的城市规模大,人口密集,同样是汽车尾气问题,规模导致问题的性质都产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1999年起,马蒂内利开始从事中意环境保护合作工作,参与了“中国—意大利环境保护合作计划”框架的开发及中意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创建。他利用个人的技术背景和国际合作经验,积极帮助中国政府引进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及管理经验,组织实施了200多个技术先进、效果显著的合作项目,项目总资金达3.5亿欧元。他为中国环保事业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咨询意见,建设了多个标志性的友好工程,并培养了一大批中方环保官员和专家,为中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里的人民渴望改变,我非常乐意帮助他们共同进步。”谈到为什么来中国时,马蒂内利这样对记者说。

     

        马蒂内利不仅关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还密切关注西部不发达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在他的推动下,中意双方在青海、宁夏、贵州等地开展了可再生资源、农村固废和能力建设等合作项目。

     

        “我非常幸运,作为协调角色来到中国,开创了中意两国环保合作的新局面。”马蒂内利说,“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不仅对我,对我的中国团队也是一个很大的激励。这个奖项对于我而言,有着独一无二的意义,我愿意为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开拓植物品种保护新局面

     

        “你有没有注意到,中国市场上的红掌、蝴蝶兰、郁金香等鲜花开得比以前更好看了?”阿德阳·凡威克不无得意地这样问记者。

     

        凡威克是是荷兰园艺检测总署的高级专家和项目主管,具有扎实的植物遗传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牧草育种经验,在品种审定和品种保护领域具有全面、丰富的工作经验。

     

        2007年起,中国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与荷兰园艺检测总署开展了两期植物新品种保护合作项目。作为荷方专家,凡威克先后来华16次,在各种培训活动中授课450学时,累计培养中方专业人员400多人次,其中60人次赴荷兰学习测试技术。

     

        在合作过程中,凡威克表现出了对中国的真挚情谊。根据中国植物品种保护的需要,他对优化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提高植物新品种测试水平、促进育种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帮助中国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植物新品种测试技术体系,他不仅为中国植物品种测试技术模板提出编写建议,还为马铃薯、郁金香等20多种植物的测试指南提供了具体指导和技术资料。

     

        为帮助中国建成植物品种审查数据库,他专门安排中国技术人员赴荷兰学习,毫无保留地将数据库核心技术传授给他们,使中国能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一套高水平的植物品种审查数据库。

     

        此外,他还组织开展中国、荷兰、欧盟三方品种保护制度和程序对比研究,帮助中国迅速提升相关工作水平;帮助中国新品种测试机构引进100多份荷兰优质花卉资源作为测试所需的标准品种……

     

        “中国有着广袤的疆域,植物品种非常丰富,我的工作就是和我的中国团队携手合作将新技术、新经验更好地运用于中国,为中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凡威克认真地说:“中国人民把我当朋友,我会一如既往、竭尽全力为中国发展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罗 旭)

     

    链接

     

    中国政府“友谊奖”

     

        中国政府“友谊奖”是为表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由国务院授权国家外国专家局于1991年正式设立。每年一度,由国家外国专家局负责组织在国庆节前夕评选。每年获奖者都会应邀来到北京,出席中国政府“友谊奖”的颁奖仪式,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并参加在京举行的国庆活动。中国政府“友谊奖”每年评选约50名获奖者,国庆逢五逢十之年则评选约百名。自1991年至今,共有来自66个国家的1299名外国专家获此殊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