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万钢:最酷的技术要造福百姓生活

    《 光明日报 》( 2013年10月12日   04 版)
    万钢 CFP

        本报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田雅婷)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题,进行了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任务。为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会上就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方面情况进行了介绍。万钢在会上指出,最酷的技术就是应用到老百姓生活当中去的技术,就是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技术。

     

        万钢说,“神舟”和“天宫”再次交会,航天员给大家带来了生动活泼的太空试验课,6000多万名中小学生耳闻目睹了神奇的实验。“蛟龙”再次下水探海,科学家成为这次考察的主角,探寻海底的生物,探索海底的地形地貌、洋流,探索海底的资源。“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再次获得世界第一,它将和其他超级计算机一起落户在各地超算中心,为大数据科学计算提供公共服务。“深空、深蓝、深海”三大战略领域的高技术都在走向人们的身边,服务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与此同时,如今的智能手机已经广泛普及,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为人们提供即时消息、微博、电子商务、网络游戏,包括出门订票、订旅馆、视频等服务。北斗导航不仅为全国人民提供了导航位置服务,也在东盟合作中提供定位和授时服务。资源卫星、气象卫星,都向东盟国家开放,在推动全球共享信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在民生科技方面,科技为实现粮食产量十连增作出了巨大贡献。万钢说,人们的“菜篮子”更加丰富,生物医药技术能够使我们从容地面对传染病和重大疾病的突现。最近,国内局部地区不断出现雾霾现象,对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重大影响。按照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部署,科技部和环保部、北京市共同启动了“北京蓝天行动”,把在“十一五”、“十二五”初期部署的“蓝天科技行动”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应用到雾霾应对工作中去,在绿色交通、清洁能源、除尘减排、加强监控等方面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热点问答

     

    热点一:雾霾

     

        记者:有报道称,几位国家引进的海外人才因雾霾天气而打了退堂鼓。而且,高房价、子女上学等也成为影响海外优秀科技人才回归的几大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让引进的人才免去后顾之忧,留得住、用得好呢?

     

        万钢:确实有些海外引进人才担心雾霾天气,我也很内疚,就是我们的发展转型还是慢了一些,以至于让这个现象出现了。所以雾霾天气发生后,科技部主动和环保部、北京市商量,共同启动首都蓝天行动计划,在绿色交通、能源转换、排放控制、烟气过滤方面强化技术应用,简单地说,就是用科技给烟囱、锅炉、大油烟机等戴上“口罩”,减少排放,在这点上我们是有信心的。此外,吸引创新创业人才要解决好他们的生活问题,无论是在住房、就业还是在孩子上学等方面,我们都愿意尽力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后顾之忧。

     

    热点二:诺奖

     

        记者:诺贝尔奖最近公布,中国没有得到科学方面的奖。您能否预测一下,我国什么时候能在诺贝尔科学奖方面有所突破?

     

        万钢:获诺奖的人士有两点我印象最深。第一是长期默默无闻、潜心研究。得一个诺奖可能就要用差不多毕生经历,潜心在一个位置上持续开展研究,因为科研需要长期积累。第二是有稳定的支持。我再三强调,我们不能光靠竞争,一定要有对基础前沿的稳定支持。虽然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基础研究投入,但从国家整体上看,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还远不够,政府支持的持续时间也不够长。而基础研究、前沿探索都讲究“十年磨一剑”,而且,能够走到世界最前沿的基础研究,十年都是不够的,二三十年是常态。当前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重要成果,比如中微子振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高温超导等,就要稳定地支持它,但必须符合科学研究规律,绝不能拔苗助长。

     

    热点三:经费

     

        记者:中国目前的科研经费资助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会有哪些完善的措施?

     

        万钢:曾有一个知名的环境领域专家违纪违法,还有一个重要省份的科技厅长出现了违纪违法,现在正在审查。出现这些问题,我感到很愤怒也很痛心。科研经费是纳税人的钱,是国家的钱,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科研人员,都要共同负起责任来,决不能容忍这些现象。作为管理部门,更要创造条件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监督,在不断的监督中改进自己。从这个角度来说,科技改革措施中很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科技报告制度,建立创新调查制度、经费巡视制度。重要的是发挥社会监督,让科技人员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共同用好科研经费。我设想,今后应该做到每一个科研课题的经费使用,至少在本课题、本单位中要公开透明,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恶性问题发生,使我们的科研经费更加提高效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