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劳动者之歌

    困难时帮一把,也许能改变他们一生

    ——记盘锦市长途客运公司工会主席刘双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1日 04版)

        汽车客运站是一个流动的家,在南来北往的旅客中,不时就能遇到有困难的人。在辽宁省盘锦市长途客运站有一个人,20多年来,先后收养了20个孤苦无助的孩子,以微薄的收入,资助了省内外上百名贫困学生,他就是盘锦市长途客运公司工会主席刘双。

        “看到一个个无助的少年因无人照顾而流落街头,我的心里非常难受。我放不下这些孩子,不能让他们因为无人看管而流浪,或走上歧途。”刘双说。

        于是,刘双尽其所能,收留、照顾、帮助这些孩子。每收留一个孩子,每资助一个孩子,刘双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刘双告诉记者,他收获的是心安和快乐。

        1993年初春的一个傍晚,在客运站的墙角蜷缩着一名衣着单薄的男孩,冻得哆哆嗦嗦。刘双上前询问得知,孩子才16岁,家住义县,与同村人一起出来打工,没找到工作,又没有钱,已经饿了一天。刘双赶紧买来吃的,把孩子带回家。第二天,为孩子买了车票。秋天,孩子的爷爷专程来到盘锦,送来了家里梨树第一年结的7个梨。

        这件事成为刘双坚持收留、资助贫困孩子的直接动力。

        在他帮助过的孩子中,大一些的就资助学习一技之长;小不点的就转送到福利部门。这些孩子,最长的在他家住了9年多,最短的也住了一年。

        在刘双收留抚养的孩子中,有三个孩子是亲哥仨,大的16岁,老二15岁,小的13岁。孩子的母亲身体不好,父亲精神失常,一位民工兄弟找到刘双,想为孩子找个出路。

        当时,刘双在客运站当站长,家里已经收留了几个孩子。但当他来到朝阳建昌县的二道湾子乡兴隆沟村李家时,他的心一下就沉了下来。刘双先把大孩子李升东接到了盘锦,送他到理发店学习美容美发。孩子有了奔头,脸上也有了笑容。

        听说哥哥在盘锦有了“家”,学了手艺,李升东的父母让两个弟弟也来到了盘锦,一个到酒店学厨师,一个跟着哥哥学美发,3个孩子在刘双家一住就是7年。朝夕相处中,孩子们将刘双视为父亲,老大李升东悄悄地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刘东。2003年夏天,老大李升东和小弟弟去了山东济南,在那里当了美发师。不久,哥俩开了一个美发店。老二李升隆应聘到盘锦一家饭店上班。

        “他们哥三个在我家里的那几年,正是我收养孩子最多的时期,每天做饭、做菜都得用大锅、大盆。孩子都处在长身体的年龄,特别能吃,一袋子米几天就见底,吃菜更是个大问题。”提起往事,刘双记忆犹新。每年秋季,刘双都要批发上千公斤大白菜、几百公斤土豆,再腌上两大缸酸菜。每到换季,他都要给孩子批发衣服和鞋子。

        为了安顿好这些孩子,刘双干脆把阁楼改成了宿舍。因为家里收留的孩子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拮据,自己的两个孩子他都顾不上照顾。家里住不下,女儿被送到了奶奶家,收养的孩子都买了新衣服,女儿的却一拖再拖。

        为了不让孩子们受屈,刘双把烟、酒都戒了,但日子过得还是紧紧巴巴。为了贴补家用,他到夜市摆过地摊,甚至承包过公共厕所。

        2007年6月,刘双接到李升东从济南打来的长途电话:“爸爸,我买了新房,20日是我结婚的大喜日子,您千万要来看看啊……这么多年,您善待我们这些孤困儿童,爸爸您辛苦了……”放下电话,刘双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这些年,刘双资助孩子们总共花费了30多万元,孩子们离得远的住在山东、安徽,离得近的分散在辽宁北票、建昌和盘锦的乡镇。

        生活上刘双是个热心肠,工作上他是职工信得过的工会干部。2006年“五一”劳动节刚过,49名职工代表要选举盘锦市长途汽车客运公司的工会主席。刘双并没有参选,但竟然有47票直接投给了他。当年的职工代表尚斌说:“刘双对收养的10多个孩子都那么好,对职工一定错不了,不选他选谁?”

        刘双20岁参加工作,做过客运公司锅炉工人、盘山站站长、团委书记,多年来他始终扎根一线,与职工心贴心。2007年8月,一场暴雨突袭盘锦。刘双在公司抗洪抢险忙活了一天,凌晨回到家,刚把肿胀的双腿放到床头,突然想起高家村平房区还住着几位老职工。他立刻起身,重新穿上雨衣,奔出家门,摸着黑来到几位老职工家。眼瞅着就要上炕的洪水,他背起老人就往外走,嘴上还不停地说:“我来晚啦,对不住啊!”

        谈起孩子们的成长,说起服务职工,刘双一脸幸福,他说:“帮助别人,这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在困难的时候,能帮他们一把,也许就能够改变他们的一生。”(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特约记者 刘 勇 本报通讯员 施恒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