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地域文化

    寻根,在无意中

    作者:陶 然 (香港)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1日 16版)

        首次踏足闽西,有些茫然,抬头看见“宁化海西客家始祖文化园”几个大字,有一瞬间的惶惑:这里就是客家始祖地吗?

        我虽是客家人,却出生在南洋,对家乡毫无认识。许多朋友都以为我是福建人,我一笑置之,我的家乡观念并不强。我出生于印尼万隆,回北京求学,在香港工作,一生分成三截,其中又以香港最要紧,所以没有一个地方是我标准意义上的故乡。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和“葛藤坑传说”,都指向闽赣边地的福建宁化石壁村。在客家世界里,没有另一个传说比以上石壁的传说更为广泛和深入人心,更具有唯一性。在石壁村,客家一直传承着每年清明节和农历八月初一拜祭祖先的习俗,并逐步发展到同宗族建祠堂、设神位拜祭。1995年10月16日石壁客家公祠完工之后,每年10月16日被定为石壁客家公祠公祭日,举办“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至去年止已连续办了17届,前往参加祭祖的,有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万人次。石壁在客家民系的历史中具有非常独特的地位,是客家民系最重要的孕育地和形成地,被誉为“客家摇篮”和“客家祖地”。当然,狭义的的石壁,只是福建宁化县石壁村,但是在客家民系形成的过程中,“石壁”的地理范围不仅限于石壁村,更是以石壁为中心的闽赣边地。因而,宁化便是客家祖地了。

        我们在写有“客家祖地”的牌楼前拍照,我不清楚其他人是何感受,我却有一种迷惘之感,祖地好像在眼前,却又很遥远。进入堂内,但见偌大的“客家始祖神坛”,可看到香客留下的痕迹,虽然这时只有我们几个人在徘徊,但我似乎看见客家人认祖归宗的气势,仿佛听见钟声当当,锣声锵锵,鼓声咚咚,参拜众人齐声道出归来的喜悦。但定睛一瞧,眼前哪里有什么人群,只有麻雀三两只在毒阳下跳着觅食。

        晚上去逛酒店附近的小街,宁化高楼大厦一栋栋,灯火闪亮,竟不像县城,只是人流少车辆也少。走到一处街边,有三五个人围着矮桌矮凳吃晚饭,原来那附近有好几家小饭馆。虽然是晚上,气温还是不低,我们走得意兴阑珊,也不去河边了,回头但见文化宫公园静悄悄的,三五人乘凉。

        临别宁化,在“张三金擂茶馆”吃午饭。主人郑重其事地说,这里的正宗客家擂茶很有名。可惜我不识欣赏,还是觉得酒糟鱼、土鸡、土鸭、坨子豆腐,还有客家酒酿合口味。莫非是远走的游子走味了?主人又介绍,其实宁化特产还有老鼠干、韭菜包、烧卖、松丸子、米茶、鱼生……老鼠干?大家大吃一惊,纷纷敬而远之。后来才知道,宁化人吃的并不是在家里钻地洞的老鼠,而是地里的田鼠。

        这是一次不经意的寻根,几多感慨,丝丝惆怅,也许和想象中的祖地不尽相同,却令我这个游子回味久久。

        (作者为《香港文学》主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