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今年新学期第一堂课上,一些大学老师就给学生提前打了一剂“预防针”:到期末考试时,不要来找我要分数。如今,“要分数”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普遍现象,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1.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上大学时,身边有过学生向老师要分数的现象;41.1%的受访者则感觉答应给学生加分数的老师很多。
在今天的大学里,不少学生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要分数”,或请客送礼、或威胁施压,以便让自己的期末成绩“最优化”——不及格的要至少及格,及格了要越高越好。如果老师“不开恩”,甚至还会有个别辱骂、威胁老师的举动出现。《中国青年报》就曾报道过这样的新闻:在受到一名学生的持续威胁之后,南京一所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的教师报了警,以“维护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尊严”。另一篇相似的报道来自于《中国科学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一位青年教师,因学生“要分数”之风日盛,而通过网络公开表示自己要以罢教表达不满,引起舆论热议。
坦率说,当前大学里“要分数”的现象其实已经被不少授课教师、院系领导默许,以上两位老师的激烈反对反而显得比较“扎眼”。这种不良风气的潜滋暗长,和大学教育的“去精英化”有很大关系。在过去,大学生的总体质量还能当得起“天之骄子”四个字,但如今大学生的总体质量则令人担忧。
一方面,面对庞大的学生总量,继续实施严格的精英教育对于任何大学而言都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由于教育行政部门近年来对大学就业率的考核要求,使得大学不得不对学生“要分数”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便每届学生都能尽可能如期“出炉”。如果校方和学生的共同诉求都只不过是“如期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文凭”,那么就无怪乎包括“要分数”在内的不良学风愈演愈烈。
但话说回来,即使大学不再指向“精英教育”,也应秉持高等教育的基本操守和原则。因此,从责任上说,校方必须要强化对学生和老师的管理,态度鲜明地惩戒要分数的学生和给分数的老师,并对说情与施压的教职工和领导干部给予相应的惩处。当然,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出台相关文件,从校方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引导和规范。如果“要分数”被默许为正常的校园现象,那么这种安之若素的态度本身就是学风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