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29日 星期日

    问影在延安

    王纪刚 《 光明日报 》( 2013年09月29日   11 版)
    作者与吴筑清(右)

        吴大姐名叫吴筑清,是电影和摄影艺术家吴印咸的女儿。与吴大姐结缘,还得从去年底说起。

        当时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决定筹建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文献延安”建设,包括搜集和整理延安时期的图片、音像资料。延安电影团作为我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个电影和图片摄影的专业机构,拍摄了大量宝贵的影像资料和图片,作为电影团摄影队长的吴印咸因此而广为人知,并由于出色的业务才能成为延安文化界的著名代表之一。

        延安鲁艺原文学系主任舒群先生的儿子李宵明,几年前在学院参加培训,与我一见如故,并成为经常联系的朋友。去年底为“文献延安”项目赴京出差时,我专门拜访了李宵明,在近三个小时的畅谈中,除了给我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素材和相关的图书资料外,还建议我与延安电影团后代联谊会的张岱老师联系,并主动帮我约好时间。

        第二天,我和宵明先生一起拜访张岱老师,张老师非常热情,给我介绍了电影团在延安时期的许多活动情况,并惠赠我《中国电影的丰碑——延安电影团故事》等书。这是迄今我所见到的对延安电影团介绍最为详尽的著作,书中附有大量延安时期珍贵的照片资料,该书作者就是吴大姐和张岱。

        今年是延安电影团成立75周年。受学院指派,年初我专程去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延安电影团即是其前身),与高峰厂长商定,9月份在延安共同举办纪念座谈会,并特别邀请延安电影团成员的部分后代参会。我将这一消息告知张岱老师,她非常高兴,并很快和吴大姐联系,希望一起见面具体谈谈。遗憾的是吴大姐当时在外地,在电话中感谢了学院的邀请并表示一定参加。

        八月份我再次赴京出差,本想约张岱老师一起拜访吴大姐,后因行程太紧而未果,但这次的成果之一是电话中确定了吴大姐他们来延的日期。

        9月13日凌晨6点,吴大姐、张岱老师乘坐火车来到延安,我去站台接站,算是第一次与吴大姐见面。同行者还有我党电影事业的开创者司徒慧敏之子、75岁高龄的纪录片专家司徒兆敦。同样已逾70高龄的吴大姐坚持自己拿行李,并让我们照顾好司徒先生。吴大姐说,自从小时候随父亲离开延安赴东北后,这是她第三次来延安。一上车,她就与第一次来延的司徒老师以及大家对照着街道,搜寻对延安的记忆。

        座谈会上,吴大姐谈到近年来自己与延安电影团的不解情缘。而这次来到延安,参加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与新影厂联合举办的纪念座谈会,是她期待已久的行程。会议间隙,我陪同吴大姐参观了学院“延安精神”“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等几个主题教室,并介绍了主题教室中图片、音像资料在教学培训中的设计理念与运用。在学院与中国版本图书馆共建的延安时期宣传画特色展室,面对100多幅反映延安时期战斗生活以及延安精神等内容的宣传画,吴大姐看得非常专注,整个过程她言辞不多,但从她非常仔细和认真的神情上,能够感受到内心一定是不平静的。

        吴大姐和善亲切,平易近人,柔和的目光,伴随着轻轻的语调,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如沐春风。后来我和吴大姐还有过一次长谈。她对学院集中力量抓“文献延安”项目非常赞赏,认为这次纪念延安电影团座谈会的活动很有意义。吴大姐还与我分享了从她父亲吴印咸及其战友口中了解到的许多延安时期老照片的故事。吴大姐感佩地说,正是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让她对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充满了敬意,对白求恩、张思德等人的事迹充满了感念。我介绍了学院正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吴大姐建议多挖掘延安时期已经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结合这次座谈会大家所形成的共识,把延安电影团所拍摄的影片、图片,运用到课堂中,最好还能编写出特色教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