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25日 星期三

    积极倡导理性消费

    作者:王 岩 邹 兵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25日 07版)
    新华社发 蒋跃新\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断提升,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但讲排场、比阔气的铺张浪费现象也日益凸显,不但严重影响社会风气,而且制约着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导致铺张浪费的原因很多,其中,非理性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不容忽视。

     

        炫耀消费。“炫耀”很大程度上源自“面子”。在人际交往中,个体借助“面子”彰显社会地位和加强身份认同,并以此固化社会关系。产品关系的背后映射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交往中,人们适当“爱面子”有助于维护自尊和彰显个性,但若过度追求“面子”,就会导致虚荣。实际上,在讲体面、给面子等思维模式或“面子文化”的影响下,消费者为获得和维护“面子”,必然导致“炫耀消费”现象的滋生,比如“礼品要珍贵,饭菜要丰盛,汽车要豪华,规模要宏大,场面要隆重”。好像菜不多觉得不热情、酒不贵表明不真诚、车不豪显得不尊贵。可见,消费中“面子情结”的极端发展,必然导致人们畸形消费心理产生。消费已不仅是为了获取产品的功能效用,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其自尊心、荣誉和他人的尊敬。这种以“炫富”为特点的炫耀消费实际上是一种非理性消费,若过度发展,必然导致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

     

        攀比消费。“炫富”必然导致“斗富”,从消费层面上则表现为“攀比消费”的滋生。这种心理源自消费者为获取较高社会评价,从而盲目以所在群体为参照而实施的消费行为。当然,社会转型过程中,攀比消费的形式和内涵也在发生变化。改革开放前,由于社会资源所限和分配方式的制约,人们攀比消费受到一定束缚,主要是模仿性和从众性消费,消费者更在乎“有”——“人有我有”。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社会贫富差距较为严重的今天,讲排场、比阔气的风气则是花样翻新。部分消费者追求与众不同的竞争性攀比消费,“吃得更精致,穿得更时髦,用得更高档,住的更奢华”,希望通过追求“人无我有”或“人有我优”来塑造身份和提升社会地位。一些消费者在攀比心理的驱动下,往往消费会超过甚至大大超过自己的购买或支付能力,其后果一方面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会导致铺张浪费,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符号消费。“品牌”具有“符号”意义,从北京的“同仁堂”到天津的“狗不理”,可谓在中国有着深厚的“符号”价值。实际上,从获得大众的群体认同与实现某种归属需求的满足而言,符号消费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当单纯性“物的消费”逐渐演化为象征性的“符号消费”,以致消费者不再在乎商品的实际价值,而更多追求商品的象征意义,甚至对符号功能需求超过对物的功能的需求的时候,符号消费本质上已经变成一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在现代消费社会,奢侈品成为提升自我形象和促进社会交流的工具,成为表达与传播社会地位的特殊符号。消费者通过对这些特殊符号的享有,向外界宣示其财富、身份、个性和品位。符号消费典型表现在品牌消费中。实际上,单纯通过符号消费来反映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只会获得表面的、虚幻的幸福和满足。尤其当人们不顾自身经济条件,盲目追求符号消费时,这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必然导致消费异化,致使人格的异化,从而纵容了以“物质至上”为核心的奢侈浪费的社会风气。

     

        消费是一种行为方式、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价值取向。铺张浪费之风的扭转,固然需要加强制度约束,但更需要从观念上铲除浪费产生的文化土壤,营造适度、健康、科学、文明的理性消费氛围。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一方面,树立绿色消费理念。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在全社会确立科学的消费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理念,绿色消费也称生态消费,主张以尽可能少的索取和尽可能大的回报来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绿色消费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深刻把握,是对消费主义的批判性反思、扬弃与超越。它主张尊重自然,科学发展,限制人的过度欲望,追求真正意义上高质量的生活。绿色消费看中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若人类只顾眼前、不求长远,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就必然导致人与环境的关系紧张,终将遭到大自然种种无情的惩罚。所以,全社会必须在对传统消费观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真正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人们的消费选择应更多趋向于绿色食品、生态服装、绿色家电、生态住宅、新能源交通工具和生态旅游等等产品和服务,真正秉承科学发展和可持续消费的观念,形成绿色消费理念。

     

        另一方面,把握适度消费尺度。适度消费又称合理消费,是指资源约束下的最优化消费,追求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其精髓是量入为出,把握限度,不赶时髦。适度消费并不是要降低生活标准,它要求追求中道,避免“过”犹“不及”,既满足人们合理需求,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平衡。这样既有利于节约自然资源,也有利于约束贪欲和培育高尚情操。当前我国的生产力已有长足发展,过于节俭不利于刺激消费、发展生产;但过于奢侈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资源大量消耗乃至枯竭,最终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树立适度消费观念,秉承节俭美德,立足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把消费控制在合理、恰当的范围内,以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