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国内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俄罗斯媒体积极寻求对外交流,向世界介绍俄罗斯。此次接待中国新闻代表团的俄罗斯地方媒体网络联合会主席安德利·伊利亚申科再三表示,俄罗斯媒体非常希望与中国同行开展合作。
在这方面,莫斯科的《俄罗斯报》做得非常深入。这家俄罗斯政府主办的报纸,已在21个国家的27家报纸开办了加页,提供新闻和评论。在中国的《环球时报》B卷每周就有《透视俄罗斯》的加页,介绍俄罗斯的政治、社会、亚太以及中国机构在俄的情况等。
《俄罗斯报》副总编辑伊格纳·阿波夫说,刚开始,许多国家不接受这种做法,认为报纸新闻性稿件少,读者对直译的文章也没兴趣,甚至认为是宣传,要求按广告价格收费。《俄罗斯报》提出可由当地报纸参加语言、版面及选稿方面的编辑,使报纸符合当地的语言习惯和新闻标准,他们负责提供新闻和对事件的看法。
2007年,他们在美国两家报纸做了加页,每月刊出一次,取得成功。此后相继在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阿根廷等推出。2011年开始他们又与印度、韩国、澳大利亚、保加利亚和阿拉伯国家的报纸合作,成为当地报纸的一个组成部分。
《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副总编辑奥利格·科里亚莫夫也表达了合作的想法,希望与中国同行开展交流。据他介绍,这家电台1929年成立,有着光荣的传统,人员素质和水平很高,可以用31种语言对外播出,目前有39个网站。他说:“近年来人们对短波、中波的兴趣下降,听众减少,有时不如网站受关注。但不管是用什么方式,新闻的质量仍是最重要的。”他认为,现在与中国的关系很重要,电台正在考虑如何与中国的电台、网站开展合作,非常关心中国读者对俄罗斯的关注点。
俄新社近年来很活跃,业务发展很快。他们秉承“把世界的信息给世界”的理念,在世界50多个国家建立记者站,并与自由记者(包括外国记者和当地记者)合作,向世界提供各种信息,也希望与中国同行合作。
该社国际部主任帕韦利·安德烈夫说:“关键是要清楚客户是谁。”近年来,通讯社各种信息服务项目数量增多,向各种机构包括报纸、网络、视频、广告等提供服务。除时政新闻外,还提供了大量的商业、法律、运动方面的信息。通讯社还创办了英文报纸、建立了图片库等。此外,开展“你是记者”的活动,让普通人通过网络给通讯社提供信息。
圣彼得堡的《涅瓦时报》是一家市场化的报纸,其总编辑伊万诺夫认为,在网络的冲击下,报纸订数确实在减少,但报纸不会消亡。对聪明人和有钱人来说,影响很小。许多人仍然习惯早晨喝咖啡时打开报纸。他们目前报纸读者约占75%,网上读者占25%。这家报纸发行有2万份,但经济状况还不错,收入的80%主要来自广告,包括煤气、铁路和分类广告。
在圣彼得堡,记者还采访了华人报纸《俄罗斯龙报》。这是俄罗斯第一家中文报纸,2000年2月在莫斯科创刊,后搬至圣彼得堡,面向全俄华人,现与中新社合作,不定期发行。李双杰社长介绍,圣彼得堡的华人华商,约有一万多人,多数曾在俄留学,现成家立业,比较稳定。《俄罗斯龙报》2010年参加了中国的传媒大会,与西藏、新疆、青岛等地,以及央视、北视等媒体建立了联系。社长说:“我们非常关心中国,希望中国企业更多地来宣传。”(本报记者 王保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