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24日 星期二

    记者来信

    群众叫好的事不能缩手缩脚

    ——关于“无车日”雷声大雨点小的思考

    《 光明日报 》( 2013年09月24日   05 版)
    “无车日”,北京遭遇又一个拥堵日,局部地区甚至严重拥堵。新华社发

        编辑部:

     

        9月22日“中国城市无车日”期间,全国100多个城市都设定无车区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并进行各种与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有关的宣传。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做好2013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并宣布我国无车日活动承诺开展城市已达到153个。但是,综合记者观察和各地报道,今年的“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可谓雷声大雨点小。各地群众纷纷通过微博、论坛、微信等多种载体,批评无车日活动效果不明显。这些批评固然不能否定各地工作的努力和效果,但反映了群众对把今年无车日活动主题——“绿色交通·清新空气”变成现实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引导力度的强烈愿望。

     

        据悉,无车日活动期间,北京市相关部门划定奥体周边部分道路为无车日活动区域,规定该区域从早7时至晚7时,共12小时禁止行车。但不到中午无车区就开始跑车了。群众纷纷批评无车日因管理松懈而“缩水”,认为这种无车日未见效果;太原市因无车日活动相关路段车流量很大受到媒体批评;南昌2007年开展首个无车日活动期间,推出设立多个禁行区、封存大量公车、环保上路监测等“大动作”,效果明显,但媒体观察今年的无车日发现,尽管9月21日交管部门官方微博建议市民无车日绿色出行,但配套措施无力,无车日南昌道路拥堵严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就此表示,作为全国无车日活动的倡导者,他们鼓励城市将无车日活动施划在核心区域或拥堵区域,“动点真格的”,让市民切实感受无车日中公共交通的便利和久违的宁静。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以交通拥堵、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为代表的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我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雾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同时也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因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关于做好2013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举办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不仅是推进城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引导城市政府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建设绿色交通体系、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契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各城市组织者在2013年10月30日前,报送无车日活动总结材料。试想,各城市将怎样汇报无车日成果,其中会不会是一片“雷声”而难见“雨点”呢?

     

        当然,无车日活动并非要禁止机动车上路,意在提倡少开车、多选择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等绿色方式。理解这一意图,城市为无车日活动制定的计划就应当设法合理有效减少开车上路,设法展示公共交通和自行车、步行出行的优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贺明指出:“目前我国城市道路上的车道多分配给小轿车,公交车道最多只占一条。而在一些国家,公交车道会有两条。利用无车日活动等培养路权意识十分重要,让更多公共交通服务市民,让市民在乘车环境改善和乘车效率提高中增加对绿色出行的选择几率。”

     

        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无车日已被扩大为无车周,甚至每月都举行无车日活动。民意调查显示,我国接近70%的市民认为无车日活动能够有助于人们选择小汽车之外的其他方式出行;95%的市民对于政府实施的交通改善措施表示支持。这表明,无车日活动是一项百姓叫好的事,如果每个城市在无车日,一年比一年更加放开手脚,不断推出更有效、更合理、更生动的宣传策略、制度决策和实际行动,群众会理解,会支持,他们期待的“绿色交通·清新空气”也就不会是奢望。

     

        本报记者 董山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