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解决“谁来经营”“谁来种田”“谁来服务”的问题

    崇州市委市政府 《 光明日报 》( 2013年09月18日   13 版)

        崇州针对农业生产中出现的“谁来经营”“谁来种田”“谁来服务”的问题,探索实践了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核心的“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增强了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开创了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新局面。

        我市充分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作为土地经营的主体,推动农业生产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转变,有效解决了“谁来经营”的问题。坚持以农民自愿为前提,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折资、折股,工商注册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坚持以入社社员为主体,生产决策、农业职业经理人聘用、分配方案等由社员全程参与决定。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农民职业经理人为生产管理核心的“理事会+职业经理人+监事会”的运行机制;坚持以利益联结为保障,利益联结机制和分配方式灵活多样,由农业职业经理人与社员共同协商决定,通常采取除去生产成本后的经营纯收入10%作为公积金、20%作为农业职业经理人佣金、70%作为社员土地入股分红的分配方式,再辅以超产分成以及保底二次分红等分配方式。2012年,农业职业经理人平均每亩收益150元,平均年收入4.5万元;合作社公积金平均每亩提取50元左右;农户入社后,户均年增收达6000元以上。

        我市按照“因需而培、培而有为、为而有效”的原则,加快对农业职业经理人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有效地解决了“谁来种田”的问题。搭建培养平台,在农业职业经理人的选拔上,采取自愿报名与乡镇推荐相结合,创新建立了职业农民“双培训”机制。目前,已建立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中心1个、实训基地2个,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1410人、职业农民4500余人;搭建管理平台,制定农业职业经理人评定标准和程序,建立人才库、考核机制,推动有序交流;搭建发展平台,多渠道为农业职业经理人提供创业和发展的平台,吸引了一大批有创业意愿的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机农技能手、经商人员等到农业一线创业兴业;搭建扶持平台,健全农业职业经理人政策扶持体系,从产业、科技、社保、金融等方面给予扶持。

        我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多元合作,探索建立了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品牌服务和农村金融服务四大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地解决了“谁来服务”的问题。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形成了农业科技“产、学、研、用”的完整链条,今年,我市聘用农业专家101名,引进推广成果59项,组建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队、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团队;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组建了综合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建立“一站式”全程农业生产服务平台,满足了适度规模经营对耕、种、管、收、卖等环节多样化服务需求。目前,已建立农业品牌服务体系,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政府成立农业品牌管理委员会,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建立“品牌企业+农业基地”的连接机制,“崇州造”农产品品牌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与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员资金互助,吸收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拓展土地股份合作社生产经营资金渠道。

        崇州实践确保了粮食安全,促进了农民增收,构建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我们将积极借鉴其他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