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18日 星期三

    音乐教育重技艺不能轻修养

    宋 静 《 光明日报 》( 2013年09月18日   14 版)

        声乐专业是艺术专业,其所培养的学生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应该是应有之义,然而,目前我国声乐专业教学实践,存在重技术和专业知识而轻艺术修养的倾向,直接影响了声乐人才的综合艺术素质。

     

        从我国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来看,就存在着忽视学生综合艺术修养的倾向。国外的声乐专业课程设置,是比较重视文学艺术课程的。俄国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普修课就设置了“文学艺术史”和“艺术美学”课程。而声乐作品的分析鉴赏也是这所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音乐作品分析”课,亦有“近现代歌唱技巧研究”和“声乐表演与教学”等课。而在我国声乐专业的课程设计中,普修课基本没有文学和美术课;在专业课设置里,出现了明显的以中外音乐史代替中外作品欣赏的现象。

     

        重技术和专业知识,轻艺术修养的教育现状,直接影响到声乐人才的综合艺术素养,而能否具备较高的综合艺术素质,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十分重要。优秀的歌唱家要具备许多艺术品质,其中之一,就是拥有雄厚的艺术修养基础,具备敏锐的艺术欣赏能力。尼可拉·列希奥在《卡拉斯在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讲学集》的“前言”中说:“我不怀疑卡拉斯的天才的才能是无止境的,但是她以大量的学习、训练和谦逊完善了这份天资。”因此要想成为合格的演唱艺术人才,进而成为优秀的歌唱家,必须加强综合艺术修养,强调在声乐教育中强化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进而在声乐界提倡歌唱家不断加强综合艺术修养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提高对于声乐作品的艺术欣赏能力,这是声乐演唱者必备的能力

     

        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作品。如卡拉斯所说:“一个作曲家已为你写下了音符,但一个歌唱者必须进入音符理解音乐。”演唱者要完整地把作曲家的作品接受过来,必须经过一个由简单的视谱、感受作品的内在结构、通晓和声原理、识别各种和弦和转调,到体验“作为情感符号的乐音运动形式”,辨识作品风格,进入审美境界的过程。而后一个阶段就已经进入到了声乐的欣赏阶段了。所谓声乐欣赏,就是听众感受、体验和理解声乐艺术作品的过程。

     

        声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一般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对作品的简单把握阶段。欣赏者要把乐谱记号转化为实际的音响,使之成为可歌的对象。这时的欣赏还处于对作品外在的、感官的把握阶段。第二阶段,则是美国著名艺术理论家苏珊·朗格所说的“想象的感觉经验的完整呈现”阶段,欣赏者在这一阶段对作品的把握是对作品的内在的、精神上的把握,涉及对作品情感内涵的感悟,作品整体的有机结构、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感受和理解。第三阶段,应该是对作品完全的审美阶段。欣赏者在对作品完全的理解的基础上,进入到对作品没有任何隔膜、没有任何功利的自由享受阶段,感受音乐给他带来的愉悦与陶醉。

     

        演唱者能否完全经历声乐欣赏的这三个阶段,那主要看演唱者的水平和能力。有的可能停留在第一阶段,有的可能终止在第二阶段,但是对于一个成熟的歌唱家来说,演唱一部声乐作品,哪怕是一首歌曲,只有经历过这三个欣赏阶段,才会对作品有由外在到内涵、由感性到理性、由音符到精神气质的深入把握和理解。

     

        因此学校必须在课程设计和课外实践等方面,为声乐专业的学生创造提高欣赏声乐作品能力的条件,而学生或歌唱演员,也应自觉地提高声乐作品的艺术欣赏能力。首先是要熟听作品,尤其是经典作曲家的作品和著名歌唱家演唱的作品,感受不同作品的艺术个性,感受不同歌唱家的演唱风格。其次是熟悉中外声乐发展历史,熟悉在历史上颇有影响的声乐流派及其理论主张,加深对声乐的理性认识。我国当代的声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流行音乐和西洋歌剧的划分太细,而学生在学习中又不注意三者的兼容,接受的视野比较狭窄。又加之在教学中,分析和欣赏作品的课堂时间不是太多,学生在学期间真正听读的作品有限,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声乐欣赏和接受水平的提高。

     

    欣赏文学作品,增强文学素养

     

        艺术虽有门类之分,但是其以美感人的性质是相通的,因此声乐专业的学生还应学习和了解不同艺术门类的作品,加强其它艺术修养。

     

        在声乐作品中,标题性作品,如歌曲、歌剧和电影音乐,都是声乐与文学结合的艺术。比如艺术歌曲,作曲家或按词谱曲,作词家或依声填词,其作品都是声与诗的融合产物。因此歌唱家演唱一首歌曲,在其前期的准备工作中,不仅仅是要熟悉曲谱,还要对歌词作艺术的把握,包括体验其情感内涵,理解其意蕴,体会歌词的意境和风格等等。而歌剧,作为综合艺术,其剧本无疑是文学作品,不仅有诗一般的歌词,更有情节和人物形象。演唱歌剧,歌唱家除了要理解歌词之外,还必须对社会人生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准确把握剧情,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细腻地体会人物的心理脉动和情感层次。而文学作品,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是歌唱家形象地了解和认识社会人生的最好教材之一。在历届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评委点评中,涉及内容最多的除了演唱技巧之外,就是对作品的理解问题。因此,优秀的歌唱家,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才能领会声乐作品中的文学成分,把握歌词中的情感表达、歌词的意境,塑造好歌剧中的人物形象。指挥家阿巴多曾经说过:“有时候我读到的书或看到的绘画中的某些东西之间是有关系的,会在音乐上对我有所帮助。举例来说,当我指挥《荒山之夜》时,如果我不想到果戈理、契诃夫、托尔斯泰或托斯陀耶夫斯基,对穆索尔斯基我就会有许多东西无法理解。”指挥家如此,歌唱家自然也不例外。

     

    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增强美术素养

     

        所有的艺术就其与欣赏者之间的欣赏与被欣赏关系,都有其相通之处。按照美国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的观点,所有的人类艺术,对于欣赏而言,都有其呈现人类情感的艺术符号特征。因此艺术欣赏的基本特征,就是欣赏者对于艺术符号的直觉感悟和想象性接受。即符号的作用是激发欣赏者的艺术形象力。在这里,美术与声乐艺术最为接近。声乐是时间的艺术,而绘画是空间的艺术,然而二者的本质都是想象的艺术,它们提供给观众的都是非固定的艺术符号,而是虚象或曰幻象。声乐给观众提供的是虚幻的时间,绘画则是虚幻的空间,因此有人说绘画是流动的音乐,而音乐是流动的绘画。正是音乐与美术的这种虚幻属性,给观众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声乐演唱者提高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实则也是在培养其艺术想象能力。譬如欣赏中国画,其对于空白的利用,咫尺千里的空间感;欣赏西方现代画,其对于形象的变形处理,都会激发演唱者的艺术想象力,调动其艺术和生活积累,延展开阔其遐想的空间,实现对作品的直觉感悟和把握。而这对于演唱者理解和把握声乐作品,会有直接的影响。把欣赏绘画的经验用于音乐作为“流动的绘画”,不仅仅在于一般理论所说的在欣赏中根据个人的体验,想象出白云蓝天绿地流水高山等画面,而是在于打通“流动”的艺术体验,即调动想象,欣赏音乐如流动画面般的情感、情绪、情思的律动。

     

        如上所述,提高综合艺术素养,对于声乐演唱者艺术水平的提高至为重要。因此,建议我国的声乐教育,在课程上要加入文学及其他艺术门类的教学内容;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改变以史代作品的现象,确实加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流派声乐作品的分析与欣赏,提高学生声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水平。而作为歌者如果致力于一生从事声乐艺术,也应该在扎实提高演唱声乐技巧的同时,通过各类艺术作品的欣赏,不断提升包括声乐艺术作品在内的各类艺术作品的欣赏水平,提高综合艺术修养,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