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世界预防自杀日”已经过去,预防和干预自杀仍是近几天媒体关注的内容。近些年,经常见诸报端的自杀消息令人惊愕、痛心。求生是生物的第一本能,但为什么有人会选择自己结束生命?今天,精神心理危机已经波及普通大众,值得社会投入更多的关注。
自杀的原因林林总总。在社会转型期,经济压力、价值观异化、人生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家庭生活不完整等,都是个体心理危机加重的原因。还有一些自杀案例让人不解,仅仅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或者受到一句话、一件事的伤害,甚至仅仅追星受挫,就轻易走上了绝路。
自杀的群体中,有一部分是年轻人。这部分人群很多从小是家庭和父母的宝贝,少有挫折教育以及经历。他们一旦接触社会,发现外面并不是安乐窝和象牙塔,难免产生各种不适应和心理问题,严重的就有可能产生绝望心理。许多自杀者是大家眼里的佼佼者。有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市自杀者多由抑郁所致;“三高三低”人群易患抑郁症。其中的“三高”即高收入、高文化、高职位,这些人往往把人生目标定得太高,总想干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而心理承受能力又没那么强。他们在遭遇挫折后,往往产生厌世情绪,却没有想到肩负的担子。
人生一世,除了个体权利和自由,还有对亲人、朋友和社会的责任。每个人,从出生到长大,家庭的哺育、社会的培养花费巨大,付出的感情更是不可计量。自杀留给亲朋无尽的哀伤,这是对父母、家人和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在学生的教育中,应该大大加强“爱”的教育,培养“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让孩子从小意识到,保护好自己的生命是对家人和社会的第一责任。
(原载中国青年网,作者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