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16日 星期一

    前沿问题

    打破“围墙” 公平竞争

    ——“2011计划”地方高校要处理的四个关系

    作者:凌宏彬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16日 16版)

        正在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对于地方高校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大学无疑具有突出的意义。

     

        地方高校如何更好地参与和实施“2011计划”?笔者认为,应特别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实现“四个统一”。

     

    凸显自身优势与顺应国家发展

     

        与综合实力更强的国家重点高校相比,地方高校实施“2011计划”应更加注重自身优势的发挥,突出本身的学科优势、研究特色,特别是注重挖掘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创新资源,探索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学术重点和学术路径。如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在安徽地方文化研究方面优势突出,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徽学研究中心、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等机构,因此,分别提出了建设“徽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安徽文化资源传承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需要指出的是,凸显自身优势必须与顺应国家发展急需相统一,乃至于凸显自身优势必须服从于国家发展急需,符合“2011计划”基本原则的国家战略“需求导向”原则,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在紧扣国家急需中凸显自身优势,大力提升创新能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服务区域发展与投身国家战略

     

        在主动参与“2011计划”中,许多地方高校都注重主动服务于所在区域的创新发展。服务地方区域发展既是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立足点,也是地方高校的特色与优势。但仅此是不够的,应当把立足服务区域发展与主动投身国家战略发展全局统一起来,做到在立足服务区域发展中自然自觉地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意图。安徽农业大学在实施“2011计划”中确定了打造“大别山区农村特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目标,将安徽重点区域发展需求与国家老区扶贫开发等战略有机结合,既体现了面向区域发展、以切实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的鲜明特点,又体现了立足服务区域发展与主动投身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一,其建设成效正逐步显现。

     

    坚持创新主体与推进协同创新

     

        “2011计划”的核心是协同创新,在这一进程中,要实现地方高校坚持创新实施主体地位与有效推进协同创新的统一。首先是深入研究,回答好与谁协同、能与谁协同、协同为了什么(协同的目标)、如何实现有效的协同等问题;其次是按照“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的基本要求,以开放为取向,做到强强携手、优势互补,既勇于担当主角,又乐于充当配角,力争突破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第三是根据“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原则,以“国家和地方急需”为根本出发点,选择若干领域方向,先行先试,重点培育,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地方高校天生的地域属性和长期的地方文化滋养,必将是面向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力军,应充分利用服务地方的长期积淀,以共建高等研究院、实验室及研究中心等为抓手,将政府、行业及企业的研发中心建到学校,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引领文化建设、服务决策的“智囊团”“思想库”。

     

    强化区域特色与追求世界一流

     

        要实现二者的统一,一是坚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强化民族区域特色是地方高校打造世界一流成果的特色之路、捷径之路、优势之路。二是坚持“世界一流”的自觉追求。地方高校应抓住“2011计划”为地方高校提供的百舸争流、特色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坚决克服固步自封、囿于一隅,坚决做到敢于争先,善于争先,把民族和区域特色加以放大,把所属区域、民族最有价值的一面推向世界,影响世界,创造出世界一流的创新成果。以安徽大学拟建设的“徽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为例,在建设中应站在打造世界一流的地域文化品牌的高度,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高度,系统回答加强徽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从丰富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角度出发,探索如何弘扬徽文化的博大内涵和人文精神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如汲取徽商的“诚信”“创新”“协作”“勤劳”“忍耐”“重义”等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文化融合发展的需求出发,探讨徽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领域融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从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战略部署要求出发,提出推进徽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战略和思路,特别是从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基本思路、品牌打造、项目建设、人才集聚、政策保障等方面,为徽商再创历史辉煌出谋划策;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需求出发,致力寻求徽文化改革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的破解之道;从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趋势出发,深化研究以徽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渠道和平台。只要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进展、形成标志成果,这一扎根于徽文化深厚土壤的协同创新中心就有可能走向“世界一流”。

     

        实现“四个统一”,本质上是要求地方高校在实施“2011计划”中坚守学术要求、顺应发展需求、紧扣创新启求,经过若干年的奋斗后,培育出更多的一流创新人才、一流创新研究成果、一流创新服务项目,走出一条提升创新能力、支撑国家创新发展的质量提升之路。

     

        (作者单位: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