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16日 星期一

    一家之言

    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数据说话

    作者:汪 明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16日 16版)

        近日,一份“生育成本排行榜”走红网络,北京生育成本276万元排名第一,一时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排行榜”之所以引人关注,一是它在用所谓的数据说话;二是养育孩子毕竟关乎千家万户。也正因为如此,在公众平台进行此类数据发布,更须科学严谨,以免误导大众。

        用数据说话没有错,但切不可忘记在数据前面加上“科学”二字。如果不具备采集数据的技术基础,不具备分析数据的相关技能,由此产生的数据很难有说服力。“排行榜”中的数据是否“科学”?从目前所能见到的材料看,基本还都属于主观臆想和模糊推算,缺乏科学性和可信度。

        在计算成本时需要设定项目,且每个项目下的内容应当具有普遍性,对必须消费与非必须消费加以甄别。从“排行榜”所列的九大项目看,每一个项目下的很多内容并不是基础性育儿成本,而是非必须消费。如:“学前教育成本”包括了早教、医疗、玩具、保姆等。“教育费用”包括了学校常规收费、学校额外收费、择校费。试问一下,北京等十大城市的家庭,真的是家家都在交着择校费、户户都在用着保姆吗?这样的概括显然是以偏概全。

        在计算成本时需要抽取样本,且样本应具有一定代表性。其中,既要包括高收入家庭,也要包括中等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排行榜”显然没有建立在科学抽样的基础上。如果只是以城区的少数家庭为样本,将很少的样本量简单地推而广之,得出的结论肯定难以让人信服。以“教育其他经费”一项为例,主要包括了“学习工具花费”“补习家教费用”“特长爱好花费”,根据“排行榜”的推算,北京市的学生从7岁到大学毕业的16年间,仅在这一项上的花费就达48万元。相对北京市的中低收入家庭而言,这一数据明显不符合实际。

        此外,“排行榜”还把城市家庭工资和养育孩子成本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十大城市家庭夫妻双方不吃不喝需工作10多年、乃至20多年才能攒够生育成本。显然,“排行榜”是拿最高的育儿消费水平与普通家庭收入水平进行对比,夸大了育儿消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这样的数据,确确实实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大众,无形中给今天的年轻人带来心理压力,甚至引起不必要的“育儿恐慌”。

        近年来,国家致力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建立生育保险制度,降低了生育成本。通过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种方式并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无疑为孩子的教育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各地都在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治理教育“乱收费”、整顿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在此背景下,抛开个体的选择性需求和非必须消费,家庭的育儿成本并不具备大幅增加的前提和基础。(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