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05日 星期四

    一个市级剧团,何以摘下“五朵梅”

    《 光明日报 》( 2013年09月05日   04 版)

        15年间,一个地方剧团,陆续涌现出金派花旦谢群英、王派花旦陈晓红、范派小生陈雪萍、徐铭和徐派小生郑国凤五位“梅花奖”演员,数量居浙江之首;一个院团连续三届摘得“梅花”,这在“梅花奖”历史上更是前所未有。

        日前,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戏曲界专家汇聚在杭州越剧院,对杭州越剧院的“五朵梅花”现象进行专题研讨,这是纪念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三十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中唯一一个为专业艺术院团举办的研讨会。

    在创新中突破艺术的框架

        8月17日晚,杭州艺苑剧场座无虚席。谢群英等“五朵梅花”献出自己的拿手好戏,上演了一场“五朵梅花折子戏专场”。近两个小时的演出时间里,经常是满堂喝彩,掌声不断。一位戏迷感慨地说:她们把角儿给唱活了。

        华丽的唱腔背后是杭州越剧院“五朵梅花”在艺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院长侯军说,“五朵梅花”无论在得奖前还是得奖后,始终在业务上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性,对刻画的人物潜心钻研,精益求精。

        谢群英的表演柔美细腻、扮相朴实清丽,一直以饰演贤良淑雅的“闺门旦”见长,15年前她就摘得了杭州的第一朵“梅花”。但她对于角色始终怀着好奇心,近年来的作品始终在尝试突破其原有表演风格……

        中国剧协副秘书长崔伟评价说:“这些梅花奖演员在业务上百折不挠、敢于突破的精神,既是杭州越剧院对越剧艺术传承和发扬的集中体现,也是激励年轻一代演员在业务上不断进取和奋斗的标杆。”

    在田间地头茁壮成长

        越剧最初由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来,后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为大众演戏,上得了庙堂,下得了田头”,这样的传统,杭州越剧院一直没变。侯军说:“我们瞄准农村市场,长年累月把戏台搭在田间地头,这把握住了农村观众最朴素的情感需求。”

        “梅花奖”并未让谢群英们停止下乡演出的脚步,相反他们下乡更勤了。2011年,杭州越剧院在农村演出达167场,占演出总量的53.4%。别的剧团不愿去的偏远山村,杭州越剧院去了。无论酷暑还是寒冬,总能在农村的草台上看到“梅花们”的身影。

        下乡免不了吃苦。一次,谢群英下乡演出,正值三伏天,老乡点了《碧玉簪》,她顶着包头在烈日下演出,唱完一折回到后台热得晕了过去,醒来后她还是坚持上场唱完剩下的戏。2009年底,徐铭在下乡演出时胆囊炎发作,在摘除胆囊手术十几天后,为不影响演出,她没拆线就去乡下演出了。

        “梅花奖”演员们的敬业给剧团树立了榜样,如今每个周末,杭州越剧院的年轻演员都会在杭州运河广场、伍公山古戏台公益演出。艺术家金采风说:“杭州越剧院演员整体感觉作风朴素、勤恳,不怕苦、不怕累,这是演员最为重要的品质。”

    “甘当绿叶”共成长

        2005年以来,杭州越剧院共创排了《心比天高》《女人街》《大道行吟》《红楼梦》等30多部大戏。侯军介绍说,杭州越剧院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形成集编剧、音乐创作、导演、演员、舞美、灯光等结构完整、特色鲜明、富于创造力的人才群体。她说:“以演员阵容为例,能独立担纲出演大型剧目的演员我们有15位之多,还有相当一部分中青年演员正在崛起;而且行当结构合理,没有出现其他剧种剧院的‘一窝旦’现象。”

        今年5月底,杭州越剧院在上海逸夫舞台专门为青年演员吴素飞、梅秀文等举办个人专场,舞台上演员个个贯珠扣玉、莺舌百啭,又各具流派特色。最令人惊讶的是,不仅五位主角嗓音不俗,就连配戏的“龙套”一开嗓也是音色动人。

        著名作家王小鹰当场听入了迷,一了解才得知,这配戏搭戏、串场演出的竟然是剧团里的五位戏曲梅花奖得主。王小鹰说:“在戏曲界,从来都是‘龙套’配‘角儿’,哪里有‘角色’衬‘龙套’呢?我没去过杭州越剧院,但从舞台上,分明感受到了其独特的文化氛围,人人都可以为戏奉献才艺。”

        “在我们团,没有大腕、没有明星,梅花奖得主帮年轻演员配戏,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更有利于在剧团内形成互相帮扶的风气。”侯军说。(本报通讯员 朱海洋 朱狄敏 本报记者 叶 辉 )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