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民国时期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这样说道:“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非有大楼之谓也。”梅先生的这句经典话语曾被广为引用,这些年少见提起了。往往,大学的大楼越盖越多,大师却越见稀少。大学是什么,概念越见模糊且充满争议。
对大学的抱怨声却不绝于耳。美国大学生抱怨学费飞涨,让他们及家庭背负越来越沉重的助学贷款债务。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今年也遭遇“史上就业第一难”的麻烦。今日大学,看来是积弊已深。
除弊兴利,革旧布新,是革命者的使命。一个名叫MOOC的新事物应运而生,正是要充当大学革命者的角色。
有人质疑MOOC的革命性,认为那不是什么颠覆性创新,网络大学的历史,早就开始了。不过,2012年在美国开始兴起并在今年让中国名校纷纷卷入的MOOC浪潮,与之前的网络大学与视频公开课等有很大不同,它确实颠覆了传统大学。而且,颠覆的方法很特别,说通俗一点,就是借着大学的名义颠覆大学。
表面上看,MOOC几乎沿袭了传统大学教学管理流程的一切。而骨子里,MOOC却几乎颠覆了传统大学的全部:MOOC的教师也要按进度授课——但授课对象却穿越校园,穿越国度,大规模面向世界任何角落的求知者,完全免费;MOOC的学生也要按时完成作业——但这是在智能化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帮助下、在地球这座“教室”里与其他学生互助交流下完成;MOOC也要考试,甚至颁发相应证书或文凭——但这些服务,像MOOC的其他教育服务一样,由学习者自主选择。
这种全球性大规模的开放、免费、交互式的网络教学,实际上完全颠覆了今天的大学。从MOOC问世后全球知名大学追赶潮流、唯恐落伍的洋洋景观,正可看出MOOC的革命性。有了MOOC,大学将不是从前的大学了。
一场革命,有被颠覆者,也就有被解放者。MOOC解放了什么呢?MOOC当然会解放大学的知识生产力与知识传播力,但最重要的是,它终将解放人类的智力。
斯坦福大学2011年起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MOOC实验课的结果,可以显示出这种趋势。被称为MOOC历史上里程碑的这门课,由知名教授塞巴斯蒂安·特隆(Sebastian Thrun,他后来成为MOOC教育公司Udacity的创始人兼CEO)和同事讲授,校内外任何人都可以免费注册学习。尽管这让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在这门课上的成绩比历届都有较大提升,但是,这门课的前400名“好学生”中,却没有斯坦福学生。因为,全球有16万人注册学习,其中248人考试获得满分。
难怪,另一家MOOC公司Coursera的创始人达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惊呼:“下一个爱因斯坦或乔布斯,也许就隐身在非洲某个偏远的乡村中。”
有了MOOC带来的新的技术手段与新的教育思想,贫富的藩篱将被拆除,时空的界限将被消融,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免费或廉价得到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将根据自身条件与兴趣,自主选择。“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等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育思想,将在全球范围内实践。
人类智力也会由此得到极大的解放,大规模产生爱因斯坦或乔布斯式杰出人物的时代或将来临。
解放智力,这是人类美好而从未实现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对人口众多并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国来说意义尤为重要。方兴未艾的MOOC及其他形式的数字教育,正在使人类向这一伟大目标大步行进。在MOOC浪潮的冲击下,未来的大学会是什么样呢?
回看梅贻琦先生的告诫,竟有了预示未来的含义。大学的精髓,在于拥有杰出人才和培养杰出人才。梅先生那个时代和今天的大学,还圈在围墙里,越过围墙大规模产生杰出人才,只能是理想。但在未来的大学,这将变成现实。
(本文由《环球科学》杂志社供稿 作者为《环球科学》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