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30日 星期五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山间,那抹暖暖的灯光

    ——记山西省岚县大蛇头乡中心小学教师郭建芩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30日   04 版)
    郭建芩在课间为学生解答问题。资料照片

        深夜的吕梁山,月牙儿挂在陡峭的山崖之上,繁星点缀着起伏的峰峦,村落早已进入甜美的梦乡,只有一扇窗口飘出一抹暖暖的橘黄色灯光,映照着一个雕塑般伏案的身影。

     

        那是郭建芩的身影。这盏灯,长年累月地亮到深夜十二点,风刮不去,雨淋不息,渐渐成为山村的一道景观。偶尔看不到,乡亲们心里就觉得少了点什么,大爷大妈就会一早到村里的学校看看郭老师在不在。乡亲们说:“十年来,郭建芩的心思全扑在咱山里孩子的身上,真是操碎了心,费尽了力,吃尽了苦!”

     

    那盏灯点燃了山村的希望

     

        海拔1800米的南沟村,藏在吕梁山山脉的皱褶里。山险沟深,一条羊肠小道弯弯曲曲地在山间盘旋。2003年4月,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郭建芩背着行囊,跋山涉水,步行几十里山路来到这里。在村前的山坡上,她遇到一个放羊娃,问他长大了想干什么,娃娃回答说:“娶媳妇,生娃娃,娃娃大了再放羊。”

     

        “放羊——娶媳妇——生娃——再放羊”,这山里人祖祖辈辈生活的轨迹,使刚满19岁的郭建芩心里涌起一阵阵酸楚。来到村小学,只见院子里杂草丛生,瓦块、砖头、灰土遍地,教室是几间破烂不堪的土房,门窗少边缺棱,里面的课桌东倒西歪,残缺不全。看到此景,与她同来的母亲忍不住哭了起来。

     

        找了一间黑黑的小屋安顿下来,郭建芩便马不停蹄地忙活起来,与村干部们一起,整理小院,加固校舍,修理门窗、桌椅。看到这个小姑娘满身泥土,汗水湿透了衣衫,乡亲们纷纷赶来帮忙。

     

        村里的适龄孩子有13个,可开学后前来读书的只有几个人。怎么办?郭建芩走村串户,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说服家长送孩子读书。经过一个星期的奔波家访,13个孩子全部到校。老支书王利军感慨地说:“村子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先后有6个教师弃教而去,学校早已停课,是郭老师救活了南沟小学。”

     

        流失的学生回来了,校园重现了久违的生机。集校长、班主任、教师、门卫、炊事员于一身的她,一人承担起一到三年级的复式教学。由于离家有120里,她不是长假不回家,不遇开会不离校。

     

    用生命感动生命

     

        暴雨刚过,滚滚而来的洪水夹杂着树木和杂草,呼啸着飞泻而下。正在放学回家路上的孩子们惊慌失措,乱作一团。郭建芩紧紧搂抱着孩子,跌跌撞撞地在泥水里滚爬。在涉过激流时,她把绳子拴在对面的岩石上,抱起孩子,攀着绳子一趟趟过,直到把学生安全送回家。回到学校时,她已是满身泥水,处处伤痕。

     

        这一幕幕,早已定格在山里人的心里。每天天刚放亮,郭建芩翻山过沟,接来一个个孩子;天黑下来了,她又送孩子们回家,再独自一个人回到学校。一个教师一所学校,她带着孩子们学习、劳动。没有了经费,她就自己掏腰包买来教具、图书等。

     

        2005年秋调整办学布局,像南沟小学这样小的教学点要撤销,郭建芩来到大蛇头乡中心小学任教。这里的学生大多是住校生,回家不方便,她经常为学生洗衣服,钉扣子,时常自己掏钱为生病的学生买药。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家庭状况、心理状态,她都了如指掌;看到哪个学生愁眉苦脸的,她总要探个究竟,对症下药,化解学生的困难。

     

        打开郭建芩的教学日记,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就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唤醒灵魂。我爱孩子,爱学校……”

     

    吕梁课改标兵

     

        稚嫩的脸庞,优雅的琴声,欢快的笑声……山里孩子马艳的梳琴表演,上了中央电视台。一时间,山村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作为班主任的郭建芩更是喜上眉梢。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灯光下,马艳的成功引发了郭建芩越来越深的思考。她借来一摞又一摞书籍,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学习笔记记了30本之多。几年间,她放弃了休息,放弃了娱乐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研讨班、培训班,外出取经,网上跟专家探讨,课外跟其他教师切磋。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求新颖、求趣味、求效果,探索教改之路。学生们说,他们从郭老师的课中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同事们说,他们在郭老师的课堂上受到启迪。

     

        每天5节课,又担任班主任,教学任务繁重,一般的头疼感冒,郭建芩从不请假,总是担心耽误了学生的课。近一年来,在深夜的灯光下,郭建芩的身影失去了往日的端正,总是佝偻着,这是因为她劳累过度患上了胆囊炎,疼痛时只好用书本挤压着。

     

        一天,郭建芩正在办公室备课,门口突然响起了一片“报告”声,她抬头一看,班里的孩子都来了。孩子们眼里含着泪水,把一个个装药的小包裹和一张张写满祝福的小纸片,堆满了她的办公桌。此情此景,让她不知不觉间眼角湿湿的,身上的病似乎也轻了很多。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了校领导班子对郭建芩的评价,颇像一首词:“山村十年磨剑,功夫不负有心人;吕梁课改标兵……”(本报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人物档案

     

        郭建芩,女,生于1983年6月,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2003年4月至2005年9月执教于山西省岚县大蛇头南沟小学和闫家湾小学,2005年9月至今执教于大蛇头乡中心小学。先后被评为“县级模范教师”“吕梁市课改标兵”,2011年获“晋绥儿女支持老区教育奖”。

     

    人物评价

     

        大蛇头乡中心小学校长薛克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郭建芩用爱心点燃了山村的希望,践行着“爱心是教育的基础,事业心是教育的关键”。她忠诚于教育事业,不羡慕繁华的都市,把根深深扎在山里,别子离家,以校为家,舍小家为大家。对学生有着慈母般的爱,诠释着无怨无悔的教育情怀,展示出人民教师的思想境界。

     

        同事王利娟:郭建芩把心与血、力与情、智慧与汗水都献给了山里的孩子。

     

    教师自述

     

    付出爱,收获爱

     

    郭建芩 

     

        在吕梁贫困山区,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热闹,没有城市学校那么好的条件,但这里有希望,有未来。如果没有这个教学点,没有我们,这里的孩子就会辍学,这对孩子们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正因为如此,我觉得我们必须扛起这份责任,站好贫困山区的讲台。

     

        每天,当我走进校园,听到孩子们快乐的笑声,看到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开心地嬉戏玩耍,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这些孩子正是在我们的教育和呵护下健康成长着。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感觉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作为教师,把爱渗透在教育过程中,不吝惜自己的每一句爱的语言,不保留自己的每一个善意的微笑,不轻视自己为孩子做的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相信,只要付出了爱,就一定会在孩子们身上收获爱的果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