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成荫,林成行,花成簇,路成网,田成方,家家都住砖瓦房,文体设施都齐备,村规民约上了墙,这是记者近日在宁夏同心县王团镇沟南村见到的景象。
王团镇党委书记周晓燕告诉记者,30年前,沟南村还是一片沙丘。1987年,同心县将山区的268户贫困群众搬迁到这里,这才有了这个移民村。但那时这里的自然条件很差,沟南村也被称作“沟烂村”。
说起沟南村的变化,村主任马俊明的话就收不住了:黄河水引到村里后,群众的生活迅速改善。过去在山里广种薄收,每亩小麦只能收获50斤左右,现在有了水浇地,小麦亩产达到千斤,西瓜亩产达到3500斤,玉米亩产最高达到了2300斤,村民的人均收入也由下山前的120元提高到2012年的5850元。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让村里人很快就脱贫致富了。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沟南村也越来越像花园了。
在村部大院的宣传栏上,记者看到了由村民总结出来的“沟南村精神”。同心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宗麒自豪地对记者说,“沟南村精神”,是沟南村人自己概括、总结出来的,已经成为沟南村人的精神财富。而一个村总结出一种精神,这在全国还不多见。
沟南村是同心县“美丽村庄”创建活动的一个缩影。目前,同心县正在全面开展专业村、平安村、文明村、生态村创建活动,“淳朴向善、明礼诚信、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包容平和”的民风在许多村庄正逐步形成。(本报记者 庄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