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27日 星期二

    文化评析

    巨资申遗与争当“贫困县”

    周潜之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27日   02 版)

        花费数亿元“申遗”与争当“贫困县”可谓“异曲同工”,背地里打的都是经济算盘。这样的“申遗”值得警惕,这样的观念会让文化保护南辕北辙。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中国区主席陈平做客“金沙讲坛”,讲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她透露,为了申遗,中国各个地方每年总共要花费约3亿元,各地应该冷静看待世界文化遗产,不能为了发展旅游而盲目申报。

     

        近些年,“申遗”在中国大地蔚然成风,一些地方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或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惜花费重金。申报成功之后,一些地方或上报文化建设政绩,或大搞旅游开发,都背离了申报时“加强保护”的承诺。

     

        对于“申遗”中存在的种种歪风,《光明日报》等许多媒体提出过批评。与媒体和文化界名人的批评相比,陈平女士的批评性建议因其联合国官员的特殊身份,而有了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视角——为了发展旅游而申报“世遗”,不仅浪费地方财力,恐怕还会对“申遗”规则产生不良影响。

     

        有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有45处,超过西班牙,成为拥有世界遗产地数量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拥有48处世界遗产的意大利。对于一个1985年才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行列的国家来说,短时间内拥有如此多的世界遗产,不仅源于悠久的历史,恐怕也离不开“申遗”过程中举国体制的力量。

     

        2010年,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族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而被称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的甘肃张掖丹霞地貌,却缺席此次申遗,有分析称,张掖退出的原因是财力不足。据媒体披露,湖南崀山得到3.3亿元的拨款支持承诺,广东丹霞山上报资金支持1.4亿元,如此巨大的投入对经济不发达的张掖显然是个难题。

     

        申报世界遗产需要如此之多的投入,吓退的不仅是中国西部小城张掖,恐怕还有更多经济落后国家。一些地方政府把“申遗”当成争夺金牌的竞赛,最终破坏的恐怕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游戏规则。

     

        现实中,与申遗心态相似的,还有“争抢”贫困县。今年年初,湖南省新邵县被评定为贫困县后,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打出了“热烈祝贺我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庆祝标语;而山西省大同县在当了16年“小康县”后,经多方努力和奔走,今年终于被评为贫困县,领导干部同样喜笑颜开。

     

        花费数亿元“申遗”与争当“贫困县”可谓“异曲同工”,背地里打的都是经济算盘。这样的“申遗”值得警惕,这样的观念会让文化保护南辕北辙。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