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将取代《物种起源》的作者查尔斯·达尔文,出现在新版10英镑纸币的背面。这又引起一股研究简·奥斯汀的热潮。对这位伟大的爱情小说家,有人提出了新颖的观点:简·奥斯汀是位博弈论大师。
简·奥斯汀是伟大的英国女性小说家,在她的祖国英国,简·奥斯汀被誉为是“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英国19世纪初期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风格,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的小天地。她的作品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全球众多读者的欢迎。
今年是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英国兴起了一股“《傲慢与偏见》热”——英国政府、学界和文化界,为此安排了一整年的庆祝活动,推出潮水般的致敬新作和研究计划;全球有数十本关于简·奥斯汀的新书顺势推出。其中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系副教授、博弈论研究者迈克尔·崔时英的《简·奥斯汀:博弈论专家》最为引人瞩目——他认为,简·奥斯汀是一位博弈论大师,她的小说,特别是《傲慢与偏见》简直就是一部博弈论的经典教科书。
简单地说,博弈论是二人或两个群体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博弈论考虑“游戏”(战争、商业、政治、择偶等)中的个体与群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还可谓最早的一部博弈论著作。
1928年,美籍匈牙利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时至今日,博弈论不仅是一门显学,还是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再垂青的重要研究工具——从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3位博弈论专家开始,目前共有6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博弈论的研究有关。
就像著名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大师、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莎士比亚率先在作品中进行了精神分析一样,崔时英相信奥斯汀在200年前就理解了博弈论的主要概念——策略谋略,并将之运用在其小说中。他说:“我们发现博弈论和奥斯汀的小说之间有很显著的联系,并且案例之多让我不能忽视,于是我就着手写这本书了。”
崔时英解释道,博弈论起始于每个人都是决策高手这样一种观念。而所谓策略谋略,是指我们基于自己对其他人的理性盘算的预期,然后做出直指目标的理性盘算。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玩游戏时,只有我们知道了其他玩家是怎么想的,我们才能把游戏玩好。在奥斯汀的小说中,她巧妙地让众多角色都这样思考。
崔时英认为,种种博弈论中的概念在奥斯汀的6部长篇小说——《理性与感性》《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中均有涉猎。“6部小说在处理角色之间的微妙关系时,有多达50余处巧妙地运用了战略性部署,其中《傲慢与偏见》几乎通篇蕴藏着一系列的操纵和谋略——一方会通过预期另一方的结果,而做出利己的选择。”
就以《傲慢与偏见》为例,尽管故事看上去很普通——古老的爱情故事而已,但奥斯汀出色的博弈论思想却让其充满了缜密的情节设计。比如小说中本尼特夫人(女主角伊丽莎白的母亲)为自己的5个女儿物色丈夫,为了吸引新搬来的富有邻居、单身汉宾利先生,她特意挑雨天安排大女儿简骑马赴约,为的是让她淋出病来,好在主人家住上几天,以便尽可能最大化地增加女儿与他的会面时间。无论这种策略的最终结果如何,策略本身都是十分合情合理的——一般来说,男女接触的时间多了,擦出火花的机会就会增加。
当简难以决定自己是否应该嫁给宾利先生时,她的妹妹伊丽莎白建议:“那就得看你自己的主张如何。如果你考虑成熟以后,认为得罪了他的姐妹们所招来的痛苦,比起做他的太太所得来的幸福还要大,那么,我劝你拒绝了他。”由此可见,与谁结婚是一场收益与代价的博弈决断,需要当事者仔细权衡利弊得失。
崔时英表示,在简·奥斯汀的小说中,“为了生存,这些女主人公都建构了一套策略谋略理论”。的确,纵观这6部小说,奥斯汀笔下的那些年轻却经济拮据的女主人公们,往往通过策略谋略的选择和谋策,战胜了那些看似强大的竞争对手,从而在最后获得了快乐、幸福和经济保障——成功嫁给一位富有的如意郎君。
崔时英总结道,“博弈论既可以用来解释霸权的冷战战略,同时也能视为社会中弱者的一种最为原始不过的武器”。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之中,弱者确实需要精巧地使用数十万年进化而来的博弈论武器,战胜竞争对手,成功实现目的——无论是在婚姻、商业上,还是在战争、政治上。
崔时英的新观点可谓“叫好又叫座”。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托马斯·C·谢林评价说:“博弈论通常研究战争、商业、犯罪与惩罚、外交、政治和胜人一筹的本领。简·奥斯汀研究社会优势、罗曼关系,甚至竞赛时使用的虽不光明但不犯规的方法。博弈论专家将享受把博弈论运用到不熟悉的小说领域这一冒险。与此同时,简·奥斯汀的粉丝将享受把他们喜欢的作家的策略聪明展现得熠熠发光,并且此外还能学到一些博弈论。”英美媒体大多对崔时英这本颇富新意的力作给予很高的评价。美国《纽约时报》刊发了题目为《博弈论:简·奥斯汀是掌握它的第一人》的书评;英国《泰晤士报》则以《简·奥斯汀是冷战谋略家所用博弈论的前驱》为题,高度评价了该书。
有读者认为,把简·奥斯汀当作一个博弈论大师重读《傲慢与偏见》,确实充满了别样的趣味。不过,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简·奥斯汀和她的小说,你怎么看?
博弈 博弈论
在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具有竞争或对抗性的行为都称为博弈,比如打牌、下棋、企业经营,甚至国家之间政治谈判、经济谈判。由于这些活动涉及各自的利益,为了保障各自利益需要进行一些决策,而这些决策又依赖于对方可能采取的各种行动方案——力图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合理的行动方案,这就是博弈论的研究对象。在博弈中,自己行动的好坏要取决于对方怎么行动,这个问题就是博弈问题。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曼就把博弈论简洁地描述成“交互的决策理论”,也就是说,双方的决策是交互影响的,不是单方面能够决定怎么就怎么样。
博弈的思想起源非常早。《史记》中记载了战国时期“田忌赛马”的故事,就是用博弈思想以弱胜强的典型例子。博弈论真正成为一个理论要追溯到1928年。当时冯·诺伊曼在德国《数学年刊》上发表论文《社会博弈理论》,奠定了博弈论的数学基础。1944年,他和摩根斯特恩合写一本书,叫《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从而创立了博弈论这门学科。
美国电影《美丽心灵》的男主角人公纳什对博弈论的贡献也非常大。纳什发表的两篇论文研究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的概念。博弈实际上更多的是利益冲突,不能合作的叫“非合作博弈”。纳什在非合作博弈中找到了“纳什均衡”。博弈各方达到这样的一个稳定的状态:当其他人都不改变策略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也就是说,任何参与者单方面改变策略都不会比现在的策略更好,很多时候只能变坏。实际上,很多不合作博弈最后的结果必须达到“纳什均衡”,涉及的各方都不会擅自改变策略,这样的均衡才比较稳固。(根据数学家严加安院士在“首都科学讲堂”上的报告整理,编辑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