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24日 星期六

    关注 丝路遗珍在甘肃之历史篇

    深邃的目光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24日   12 版)
    马踏飞燕(汉) 出土于武威擂台汉墓,高34.5厘米,长45厘米。这件青铜作品被定为中国旅游业的标志。
    木独角兽(汉)出土于武威市,长57厘米。独角兽是一种独角的神羊,一般将其置于墓门口,起镇墓辟邪的作用。
    汉长城遗址

        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概念时,恐怕做梦也没想到,它会逐渐变成欧亚大陆民族之间互相交流的象征,不仅将欧亚大陆的两极联系起来,而且决定了欧亚大陆的历史发展。2014年,中国将首次尝试跨国申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作为历史上的交通要道,甘肃境内的丝绸之路成就了一条文化线路,在这里可以清晰地感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生生不息的律动。

        仲夏时节,由新华通讯社主办、甘肃省文物局承办的“真爱敦煌”—关注世界遗产大型公益行动启动,我随之走进甘肃,沿着丝绸之路追寻华夏文明。

        本刊从本期开始分别从历史、艺术和保护的角度,对丝绸之路甘肃段的申遗点加以简要介绍,以让读者对丝路遗珍的风采了解一二。

        丝绸之路上最震撼人心的当属遗产那种穿越时光的深邃目光。

        河西走廊是中国古城遗址最密集的地区,走进古城,穿越历史的风沙都在讲述某种文明经历的生死劫难。丝路朝代的更替,绿洲沙漠的变迁,都记载在古城盛衰的故事里。

        让我们把时间定格在西汉。河西归汉,汉朝在此驻军屯垦,设置了著名的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座连成一线的郡城,加上30多座属县县城,将走廊牢牢控制,如同汉朝伸向西方的铁臂,攥住西域。“张掖”之名,很好地说明了汉武帝的意图:“张国臂掖,以通西域”。

        学术界公认武威城没有搬迁过,历代只是不断重建、扩建。可惜,在武威,我没有找到古城的遗迹,只有擂台汉墓传达着当年的辉煌。汉张掖郡治在距今张掖市17公里的黑水国遗址的北城。我到达遗址时,考古发掘还在进行中。据现场的考古人员介绍,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炉渣、矿石、炉壁、鼓风管、石范等与冶炼相关的遗物,这是甘青地区首次通过发掘获取的层位明确的冶金遗物,初步推测曾有过一个规模较大的冶炼场,为中国早期冶金技术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与四郡同样出名的还有汉代两大名关——玉门关和阳关。

        玉门关遗址是丝绸之路申遗点,包括了玉门关、河仓城遗址和烽燧、汉长城遗址。这里是汉晋时期西域通往中原的第一道国门,是丝绸之路起始段的终点,也是天山廊道的起点。

        当得知被当地人称为小方盘城的遗址就是大名鼎鼎的玉门关时,我几乎不愿相信:一马平川的旷野上,一座土城孤零零地耸立着——怎么可能在这样一片戈壁上设关隘?!走近,城西北处的一片湿地无言地解答了我的疑问。据了解,当时是“凭水设关”,水是最重要的,守住水源就行。距玉门关遗址11公里,有一座看起来比它规模还大的遗址,当地人称之大方盘城。这就是河仓城遗址,从汉代建成后,直到魏晋都是边防线上储备粮秣的军事仓库。如今,四面的墙垣均已坍塌,但残存部分周长还有610米,足见当年的规模。

        西北地区常见的长城,多是用土夯筑如张掖境内汉长城,或是用砖包砌如嘉峪关明长城。但玉门关附近的汉长城却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高出湖滩的自然沙梁,用红柳、芦苇、胡杨木夹砂砾石土,层层夯筑而成。由于长期风蚀雨淋、酥碱坍塌,现在只剩下了一层层的植物向我们述说当年这里植被繁茂的景象。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时的阳关仿佛天尽头一般,总是笼罩着一种凄凉。而今这里成了一处旅游景点,附近的阳关镇白杨夹道、葡萄架成林,路边小沟里流着清冽的泉水。阳关与玉门关不同,它不仅是军事城堡,而且是通商口岸,过往旅客在此查验身份、交换文牒,办理出入关手续,类似今天的海关。在阳关博物馆,我还看到了当年文牒的仿制品。文牒多为竹简,也有写在布上的。“关照”两个大字格外醒目,然后若干小字说明持有者的身份和出入关隘的事由,照会沿途各关放行,最后还署有开据者的官衔和名字。据说,在当时,持汉朝的关照可通行各国,“关照”一词也由此而来。

        如果说河西走廊在汉代还只是军事通道,那么到隋唐时期,硝烟散尽,走在河西大路上的商队将丝绸之路带入又一个繁荣时期。《资治通鉴》说:“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丝绸之路沿途的一个个古城竞相发展,一支支来自远方的驼队,带着印度、波斯、阿拉伯和欧洲的食物、玻璃、科技、艺术和宗教来到中国,又带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走向远方。

        然而,安史之乱后,吐蕃占领河西,丝绸之路中断,河西相继被游牧民族统治600多年,繁盛的古城日渐衰落甚至废弃。特别是明朝重回河西后,修筑了嘉峪关,将蒙古势力拒之关外的同时,也遗弃了瓜沙二州。

        瓜州,即现在的锁阳城,本次申遗点之一;沙州则是如今举世闻名的敦煌。

        骄阳中,锁阳城的地面温度超过50度,目力所及,龟裂的地表没有一棵可以遮阴的树,只有骆驼刺、红柳等低矮的灌木。于是,锁阳城遗址就极为突出地坦露在视野中。

        登上高出城墙8米的瞭望墩,锁阳古城一览无余。古城分内外城,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而“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才3.35万平方米。也许只有在大漠的怀抱中,如此宏大的城池才能这样舒展吧。内城的南城墙保存尚好,走在上面,一侧是被杂草堙没的内城,一侧却是基本完整的几座马面,如钢琴键般排列,让人有一种要弹奏的冲动。

        在瓜沙二州交界的地方,有一处不足5000平方米的驿站——悬泉置。它始建于汉武帝末年,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进行传递公文、邮件,接待过往官差、使节、军队、一般人员的重要驿站。因在其东南崖壁上有泉水流出,名曰悬泉而得名。沿山间路上行不太远,果然有一股清泉沿石壁流出。那淙淙水声就是周边百里无人区内的生命之源了。从遗址发掘出土的各类文物,如简牍、帛书、纸文书等为人们认识两千年前的交通邮驿制度提供了绝佳的资料。作为丝绸之路申遗点中惟一的驿站遗址,悬泉置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本文图片均为本报记者李韵摄 本报记者 李 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