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23日 星期五

    静夜思

    耐心地让杨梅成熟

    贾秀莉 (福州)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23日   16 版)

        去年吃过的杨梅,今年的此刻甜味还在唇上。

        什么样的水果可以给人这样的记忆?这种记忆所拥有的质感,既形而上,又形而下,甘美如同前世饮过的红酒,今生仍让人回味!

        诉说这相遇吧。那么偶然,那么意外。我来自北方之北,在成长过程中,中国交通运输还不发达,即使香蕉、橘子这样有皮的水果到了北方已然面目全非,更不用说娇嫩的杨梅了。因此,我从来都不知道杨梅的存在。一直到了中年,一次在浙江境内,我终于与杨梅邂逅。这杨梅并非来自超市和街边水果摊,而是从果园新摘下来的。送到我手边时,那两筐杨梅似乎还氤氲着果园的气息,也许是白雾笼罩过,也许是清露润泽过。总之,我见到了杨梅应有的天姿,饱满的果粒上渗出深深的玫瑰红,让你不忍一碰,怕这从内到外的醉红被我凡俗的手给毁了姿容……

        从此,我认识了杨梅。但后来在店铺里看到卖杨梅的,却没动过买的心思,理由只有一个:我不愿把最好的记忆给破坏了。我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一旦品味过最美的,绝不再以次充好,妥协地降低自己对品质的要求。

        我对文学作品也有这么个倾向,宁缺毋滥。在我看来,文学划归艺术范畴,和绘画、音乐一样,好不好,要用艺术价值来衡量。因职业的缘故,我能阅稿无数,见过太多平庸之作,三五行便能识别作品是如何写就的。大多数失败之作,是由于速成,作者稍微有了那么一点小感受,就急于说出来,或者被某种急功近利的心思所牵制,以为那些没有经过太多推敲的文字,动动鼠标发到投稿电子邮箱,就能见诸报刊。

        这个时代的人都有些心急,一块木板还没打量好就做成了箱子,这样的箱子是不可能牢固的,拨拉几下就会散架子。一个好木匠会从打量一棵树开始,求得树木的知识,也心爱树林的香气。他能悟出箱子与树木的关联性,所以打制箱子也像在创造生命。这样的箱子就有了生命的气息,有了尊贵之感,甚至会成为相传几代的稀罕物——君不见穿越时光洗礼成为文物的木器,往往都是精工细作的典范?文学作品也一样,佳作确实是需要时间打磨的——黄金和钻石都不是大自然的速成之物。

        似乎我写跑题了,杨梅和文学究竟有啥关系?没有直接关系。然而我吃过杨梅后,却在思考:这么生动无限的水果,它是如何生成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树?有着什么样的成长过程?……我一问到底,搜寻图片和文字记载,终于明白了杨梅的生长期、产地、品种等常识。原来,杨梅在成熟之前生涩发绿不能入口,其形貌也很有特点,球状果实外表是尖刺,像小刺猬,有自卫能力。这些尖刺的存在好像是在拒绝提前采摘,所以杨梅成熟的过程大有一种距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但你耐心等待吧。那些尖刺终将化作祝福,一点一点地成长为汁液饱满的果肉,甜美的玫瑰红终将灌满果实。最后,杨梅贡献给你的,是赤裸裸的一颗红心。

        当作品还没有成熟时,拒绝功利思想是作者应有的自尊:对自己的成长与作品的成熟保持耐心,别把生涩的,甚至能扎伤人的粗糙之作交给读者,贡献自己红玫瑰般的作品给社会,才是高贵的表现。据说,杨梅树经过5年乃至10年的成长期,结出的杨梅最有品质。

        今年我的唇齿之间还留有去年杨梅的甜美,是由于那杨梅如同玫瑰般印在了我的心里。(作者为儿童文学作家、职业文学编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