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叔”“表哥”“车爷”等故事不断被翻新,这些事件暴露出个别基层干部存在生活糜烂甚至违法犯罪等方面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基层干部流氓化”等极端观点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基层干部真的“流氓化”了吗?
“一些个人行为改变了整体印象”
“基层干部违法犯罪只是个别的,远不能代表主流。”说起基层干部,长期关注这个群体并专门作过课题调研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辛向阳很有感触,他说,“中国有成百万上千万名基层干部,出现个别的‘害群之马’确实很难避免,但并不能因此就否定整个基层干部群体。”
据辛向阳分析,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我国深层次问题不断暴露,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群众诉求也越来越多样。基层干部处于直接面对社会矛盾的第一线,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群众不满。工作做得好群众认为是理所当然,做得不好群众就会有意见,一次失误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掩盖掉他所有的功劳。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干部很容易落下“流氓化”的污名。
“尽管压力大、困难多,但我接触到的很多基层干部都是在尽职尽责地努力工作,想方设法为群众谋福利的。”辛向阳说。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毓强认为,基层干部掌握了很多社会资源的分配权力,是被监督的对象。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就更容易引起关注。这个群体中一旦有人出现不当行为,极易给公众造成一种错觉,就是基层干部普遍不值得信任。这两年,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害群之马”被曝光,让公众的这种错觉不断被强化,基层干部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差。
“从新闻规律来说,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张毓强说,“基层干部本身就是一个很受关注的群体,他们的不当行为更容易被传播、被放大。在新媒体环境下,这种放大效应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一些个人行为很快就改变了公众对这个群体的整体印象。”
基层工作“吃力不讨好”
“苦点累点都没关系,我们就怕不被理解。”北京市朝阳区一位居委会副主任说,居委会的工作就是直接与居民打交道,有时候是落实上级要求,有时候是解决群众纠纷,很多事情都直接涉及老百姓利益,做这些工作“吃力不讨好”。
这是一个老旧小区,只有200多个停车位,但社区居民共有私家车1000多辆。一些居民在小区内空地上私装地锁占车位,有的家庭没有买车也装上地锁收费赚钱,导致没装地锁的车主即使有空位也停不了车。为拆除这些地锁,居委会干部挨家挨户地做工作,磨破了嘴皮;终于拆除了,但很快又有人重新装上。最后,小区不得不引进停车管理公司,对停车实行收费管理。
“尽管只是象征性收费,但很多居民还是不满意,在自己家门口停车还要交钱,他们不愿意。我们忙前忙后,最后还落不下一个‘好’。”这位居委会副主任觉得有些委屈。
辛向阳表示,除了直接利益相关者可能让基层干部受委屈外,更大的委屈可能来自于社会舆论的误读和误解。其实,大多数基层干部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在生活中也是严于律己的。
“遵纪守法是一条底线,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北京二中院法官王东告诉记者,他们经常带着一些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到农村、到社区去普及法律知识,同时他们也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经常加强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保证用自身正直的形象去维护法律的权威。
给基层干部多些理解和包容
在央视评选的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4位是基层干部:献身国防科技的林俊德、为农民工就业而“卧底”打工的陈家顺、南沙守礁20多年的李文波、用生命托举歼-15战斗机的罗阳。“感动中国”评选11年来,每年都有基层干部入选。
不少群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基层干部一头连着党和国家,一头连着人民群众,职位很低,责任却很重大。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和谐稳定付出大量的心血,作出卓越的贡献。个别干部的不检点并不能反映这个庞大群体的真实情况,基层干部队伍总体是好的,否则,国家也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伟大成就。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一位退休工人很理解基层干部,他说:“基层干部权力小、责任重,很多群众反映的矛盾问题基层干部解决不了,却也无从回避;一些政策不接地气难以执行,他们夹在上级和群众中间也很难办。”
网友“夏天的风”说:“在网络上,有些干部的形象确实不好。但是,仔细想想,大多数基层干部还是在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老百姓离不开他们。”
张毓强表示,公众对基层干部的误解和误读,媒体负有很大的责任。一些媒体为吸引眼球而忽视了社会责任,新媒体在这方面也很不成熟,使得负面情绪被过度放大,基层干部的形象受到很大影响。
网友“龙祖延”认为,我国基层干部人数众多,要转变群众对基层干部的看法,绝非一时一日之功。社会各界要增强对基层干部的包容和理解,为他们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使他们真正成为伟大“中国梦”的坚实基础。(本报记者 周洪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