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19日 星期一

    与“战争之神”同行

    ——记军械学院“国家级教学名师”张培林

    吴友安 杨玉峰 董 强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19日   11 版)

        火炮,人称“战争之神”。

     

        22年前,他带领团队,创建了全军第一个自行火炮专业。

     

        前年,他脱颖而出,走上“国家级教学名师”颁奖台——

     

        军械工程学院教授张培林任教34年来,领衔完成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军队级教学成果奖3项;主持完成的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有31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4项。

     

    填补空白

     

        海湾战争中,自行火炮等发挥出惊人的战斗力。那年,总参把建立全军第一个自行火炮专业的任务交给军械工程学院,并明确要求在一年后必须具备招生条件。

     

        一年时间,就建立一个没有任何相关教学装备、资料的全新专业,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而年轻的张培林受领任务后信心十足。他几乎放弃了所有周末和假期,奔走于部队、军工厂和研制单位,辗转于全军各装备现场会和全国一些知名图书馆,精心整理笔记心得近百万字,抄录的资料堆满半个房间。在筹建过程中,最令张培林着急的是缺少教学模型。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培林听说哈尔滨某军工厂废弃的初样炮里有自行火炮配件,便顶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带病一连十几天在室外精挑细选多个急需的配件。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自行火炮专业如期招收第一届大专生,同时创造了多项全军第一:第一个自行火炮专业、第一本自行火炮教材、第一部自行火炮国家标准……

     

        这些年来,他为总部首长和作战部队授课80多次,培训专业骨干近千人。由他开发的自行火炮检测设备、维修工具配发全军,由他牵头组织的十余次重要装备保障任务次次获得成功。

     

    甘当红烛

     

        张培林常说:“我是踩着前人的肩膀走出来的,希望你们也能踩着我的肩膀走上去。”

     

        吕建刚是军械工程学院第一个从地方大学引进的博士后。为了给他更多的锻炼机会,张培林带着他下部队调研,为他建立实验室……正是有了张培林全力支持,吕建刚在科学研究上很快取得突破,成功申请到“探索一代”科研项目。

     

        总装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博士生导师白鸿柏,被张培林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张培林手把手向他传授科研经验。在张培林的无私帮助下,年轻的白鸿柏一举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多项国家专利,填补国内空白。在报奖时,张培林却悄悄将自己的名字,排在年轻同志的后面。

     

        34年来,张培林为上千名本科学员授过课,指导了15名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如今,他们大都成为部队建设的骨干力量,有的已走上领导岗位。

     

    生命名片

     

        长达30多年的高强度工作,让张培林患上重度神经衰弱。每天晚上,张培林需要服下两片安定才能勉强入睡。最折磨张培林的,是肠痉挛。这种病常会毫无预兆地发作,带来肠如刀搅般疼痛,严重时血压会骤降,直接危及生命。同事粗略统计,张培林曾因此20多次昏倒在工作中。起初,很多专家查不出张培林的病因在什么地方。直到2007年,南京军区总医院采取剖腹探查的方式,才明确病因原来是肠痉挛。医生都惊讶他为什么不早点来就诊,说这种疼痛一次就足以让人铭记一生。张培林淡然一笑:“工作太忙,顾不上啊。”

     

        张培林笑得轻松,身为医生的妻子却常常为他落泪。和自己朝夕与共的战友,也时刻牵挂张培林的身体,专门为他精心制作了一张“生命名片”。卡片上清楚地写着他的姓名、电话和抢救手段。张培林喜欢把卡片放在靠近心口的口袋里,因为他知道,他装下的是整个团队的关怀和惦念,更是自己无怨无悔勤奋工作的动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