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生产过剩与需求不足的矛盾,原有生产消费模式受到挑战。过去,技术创新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研发投入能力的影响,加剧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使得经典创新模式受到挑战。当前,一种新型创新模式——逆创新备受关注。一段时间以来,逆创新模式在不同国家各类型企业实践中获得了初步成功(如比亚迪电动汽车、印度电信无地面设施支持的无线技术等),它打破了经典创新理论隐含的既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原有稳定的创新分工关系及合作模式,也将改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创新领域的地位。
逆创新模式强调将新兴发展中国家(世界平均中等收入人群)作为技术创新产品最先消费者及受益者,将这一市场需求与生产条件进行全新组合,从而实现需求与技术双驱动下的创新。逆创新模式的实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创新主体以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及发达国家边缘市场消费群体的潜在需求为导向细分市场,寻求现有技术的新应用和多种技术的新结合,开发出适合这类市场需求的全新产品。在市场和技术共同推动下形成创新产品并获取市场份额之后,快速回笼先期创新资金。第二阶段:以发达国家主流市场及发展中国家高端市场人群需要为导向,以第一阶段积累的物质及知识作为第二阶段创新的基础,完善第一阶段创新产品的功能,通过“先就中后就高”的模式推广创新产品,使创新产品走向发达国家。实践中,逆创新模式与经典创新模式的不同之处表现为以下几点:
创新假设前提及风险管理方式不同。经典创新模式假设前提为:发达国家人群总体收入较高、消费能力强,发展中国家提高收入水平的潜力大,因此应将创新首发产品定位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高收入人群,产品功能及价格定位高有利于满足现下高收入人群需要,同时前瞻性等待低收入人群(发展中国家大众市场及发达国家边缘市场)改善收入状况后的未来消费,或创新产品价格普降后的消费,从而获得创新风险补偿。而逆创新模式则重视现下发展中国家潜在巨大且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以及发达国家的边缘市场,并将创新首发产品定位于这一市场,通过阶段性回收创新产品收益稀释风险以求科学管理风险。而当前,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发达国家消费能力被削弱,低收入国家收入提升也尚需时日,导致经典创新模式中的假定前提难以实现,而逆创新模式则通过把最终创新产出分为两个阶段来合理管理研发风险,降低研发投入压力,更符合现阶段的生产实践。
目标人群及扩散途径不同。不同的文化、历史及宗教习俗使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一直以来,经典创新模式以发达国家为目标市场,而这一市场以规则成熟、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环境保护要求高及创新产品性能强、价格高著称。由此,经典创新的目标消费人群及最初采纳者常常是对价格不敏感的收入较高群体。创新企业会研究这一类人群需求,并根据这一需求实现创新。在原有世界创新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是创新活动引领国,也是创新产品首发国。创新产品首发后先是在发达国家间水平扩散,在标准化后才向发展中国家垂直扩散。因此,经典创新模式使发展中国家成为消费模式的追随者和被动适应者。而逆创新模式则注重开发低成本、功能强和有特色的创新产品,其创新理念更多关注普通消费者的民生问题。逆创新模式将创新产品接受的迟缓者作为首发对象,先在发展中国家间水平扩散,继尔通过经验积累及技术突破向发达国家主流人群扩散。
创新企业选址倾向不同。在经典创新模式下,为防止技术知识外溢,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90%以上选择不在发展中国家性质的东道国设置。这样,由于存在知识溢出临近性限制及创新产品首发国是发达国家等因素,许多发展中国家企业不得不以获取有效技术知识溢出及接近创新首发地为目的到技术先进国家设置研发机构。即在经典创新模式下,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创新企业都将首选在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选址设厂。在逆创新模式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跨国经营企业均会更多地选择将研发机构设置到发展中国家。其目的是降低研发设计成本,近距离接触创新产品目标市场从而获得创新需求,以掌握创新点。由此,发展中国家也可在本地获得发达国家研发部门的知识溢出,而这更进一步促使创新产品首发行为更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实现路径不同。在经典创新模式中,创新产品首先契入点为发达国家,然后在发达国家间扩散,之后才扩散到发展中国家。这一创新模式的缺点在于,它限制了跨国公司的创新思路,使他们生产的产品一直面向发达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塔尖,导致只有富裕人群才能购买得起。发达国家创新后所做的仅仅是将它们在原产国(发达国家)开发的产品进行改良出口到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这种创新假设的契入市场点受到冲击,从而加大了创新风险,降低了企业创新积极性。逆创新模式则不同于经典创新。逆创新回归产品实用性功能设计本质,将市场契入点放在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的收入较低人群,从而形成了不同于经典创新模式的全新创新概念。逆创新不是没有创新,而是通过强调低价格创新从而创造和激发新的市场需求。
对于我国而言,可通过以下几个阶段实现逆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一阶段:渐进式过程创新。即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积累企业可用资本,关注本国及其他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第二阶段:根本性过程创新。即提升企业服务质量,积累社会资本,获得市场需求反馈,寻找产品创新点。第三阶段:产品创新。即结合研发满足目标市场的功能设置及便捷性要求,促使创新产品迅速占领本国市场,并开发其他发展中国家同类市场,获得创新资金回笼。第四阶段:再创新。即针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高收入人群特色化要求进行产品的再创新。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本文系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