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09日 星期五

    入古出新

    ——读姚大伍花鸟画

    蔺道军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09日   12 版)
    《早春三月》(中国画)姚大伍

        花鸟画是人性化自然的表现,而非自然的摹写,这是对花鸟画的最高要求。观姚大伍的工笔花鸟作品,在一片看似宁静的场景中,蕴含着勃勃生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可谓枝枝有风貌,叶叶有变化。反复揣摩,不禁被其作品所蕴含的传统花鸟画精髓及深深的人文气息所感染。

        姚大伍的工笔花鸟,发展了中国花鸟画自宋代以来崇尚自然、注重写生的风格,从古人作品中汲取营养。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风韵,同时他又在吸收各家之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风格面貌。学古而不泥古,尚古而不摹古,作品极富新时代的气息。其巨幅作品《早春三月》作为其近期的代表作,体现了这种“入古出新”的精神风貌。

        《早春三月》是姚大伍于壬辰年(2012)元月着手创作的,此作纵355厘米,横94厘米,这件作品由艺术家耗时4个多月才得以完成。画面描绘了江南早春的美景,有机地将喜鹊、丛竹、鸳鸯、太湖石绘制其中,内容丰富充实,构图疏密有致,极富层次感。画中丛竹茂密繁盛,梅花俏立枝头,或含苞初展,或盛开怒放;喜鹊栖于梅梢,三两成群,生机盎然;一对鸳鸯,一静立蹲踞,一蜷首歇息,活灵活现。鸳鸯的静,喜鹊的动,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显示出江南早春寓动于静、自然闲适的意境。画家对生活观察细致,艺术概括精炼,构图设计别具匠心,达到了“花能解语鸟能言”的境界。

        在创作这件作品时,姚大伍曾5次赴江南对景写生、体验在江南情境下的人文精神,并将它们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崇尚自然、注重写生,注重作品人文气息和精神风貌的表达,这是宋人花鸟画的精髓所在。而姚大伍的所作、所绘充分体现出其对传统精髓的继承,这从其作品《江南三月》中对引首回望、振翅欲飞状的单只喜鹊的描绘可见一斑。

        姚大伍在画面色调处理上不同于传统花鸟画家。他不采用鲜艳明快、富丽堂皇的暖色调,而是以冷色调为主,营造出一种静谧、恬淡的意境。同样是描摹自然,姚大伍笔下的花鸟树木丛竹和岩石,更贴近于真正的自然,而非园林布景的感觉,给人一种自由、本真的体验。在他笔下的花鸟树木和岩石,皆有生气,其自然之美溢于画面。这种美则是源于艺术家对自然的反复摹写和细心观察体验,通过体验当地的生活,得出与自然环境相契合的画面构成。他对自然的摹写,不仅仅限于追求“形似”,更是追求形与精神内核的契合和统一。

        作为新时代的花鸟画家,姚大伍在继承了古人花鸟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自己的创新,发展出自己的风格与特色,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达到与古为新的效果。他努力追求的艺术创作方向,在传承传统精髓的同时,也为中国花鸟画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