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二是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三是准公益性专业化服务队伍,被人形象地称为“三驾马车”。如今南方大部地区遭遇连续高温干旱,水的问题突出——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准公益性专业化服务队伍
进入八月,南方的持续高温干旱使农业受旱面积不断扩大,给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带来很大影响。南方地区遭受旱灾,既有雨量偏少的原因,也暴露了农业抵御旱涝灾害能力不强的突出问题。当前,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发展依然面临怎样的瓶颈制约?如何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把建好的水利工程管好用好?
主体缺位:小水利工程谁来管
事实证明,水利兴,则农业兴。水,作为生命的源泉,更是农业的命脉。
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经建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000多万处,农田水利工程对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集体组织逐步退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上的主体存在缺位,出现了‘政府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问题。”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指出,2009年、2010年北方冬麦区和西南地区遭遇特大干旱,大部分灌区却因灌溉渠系的“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致使农田抗旱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同时,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我国正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民大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历史阶段。据预测,未来10年,全国城镇人口年均增加1300万~1600万,其中,农村转移人口1000万~1300万。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靠留守妇女、老人完成已不太可能,将越来越多地依靠专业队伍;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机械化、专业化、现代化也迫切需要有专业化的水利服务队伍来做技术支撑。”李国英分析说,“农村水利管理要正视变革的农村经济社会形势,要通过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及时弥补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主体的缺位。”
专家指出,面对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旱情,在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工程建设力度的同时,同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也尤为迫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水利工程建得起,管得好,长受益。
服务到位:“三驾马车”能否并驾齐驱
近年来,山东省宁津县成立了抗旱服务队和“水利110”服务队。抗旱服务队主要负责抗旱打井、防汛抢险等服务,“水利110”服务队则负责农村饮水、农田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与维修以及应急送水服务,实现了全县13个乡镇856个村庄的无缝式管理。
像宁津“水利110”这样的专业化服务队,山东全省共有514支。这些服务队把村庄当作城市社区对待,把农户当作城市居民管理,变服务缺位为服务到位,成了老百姓的“及时雨”和贴心人。
水利抗旱服务队和“水利110”服务队是全国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完善的一个缩影。
当前,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在哪里?李国英指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是国家最基层的水利单位;二是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三是准公益性专业化服务队伍。如抗旱服务队、喷灌微灌设施的维修队等,可以说是“三驾马车”。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指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关系粮食安全能否有效保障,关系抗旱防洪效能能否最大限度发挥,关系农民收入和饮水安全。因此,妥善解决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是推动水利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三驾马车”如何实现并驾齐驱,相互支撑,成为能否管好水利工程、能否完成抗旱防洪任务的关键所在。
健全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
“如今村民不出家门,一个电话就能完成灌溉。”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武城镇张王村的田地里,张王村抗旱服务队队长朱光勇指着面前的管灌设备对记者说,目前武城镇共有8个泵站,可以完成全村3000多亩农作物浇灌。
近年来,武城县总结近几年小农水重点县工程管护成功经验,探索建立了“乡镇水利站+用水协会+村水管员+灌溉服务队”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各级管理机构职责明确、环环相扣、层层管理的新型管理体系,建立起“统一灌溉、统一耕地、统一播种、统一打药、统一机收”的“五统一”服务模式,这种托管式服务有效解决了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难题。
近年来,水利部大力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专业化服务队,农村水利改革逐步推向纵深。截至今年五月底,全国共建成基层水利站2.7万个,全国已有26个省(区、市)出台了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实施方案。
未来,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在哪?姜文来建议,首先要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给予明确定位并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合理划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公益功能和商品服务功能,分类管理,完善相关法规;其次,要落实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资金,建立稳定的高素质的基层水利服务人才体系,提高基层水利服务技术水平。(本报记者 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