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报告》依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从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该中心办理户籍和就业证明信的所有留学人员的数据完成,共11045条记录。由于该程序并非所有留学回国人员必经的程序,并且可在学生就业地办理,所以本报告数据库包含的留学人员主要以在北京就业,特别是需要将户籍从外地迁入北京的留学回国人员为主。
过半数为一年期硕士研究生
根据对数据库收录的11045名留学回国人员基础信息分析,大多数回国留学人员年龄分布在24—30岁区间,占全部回国人员的80%。在这个年龄段,大多数留学回国人员具有国外硕士学位,约占76%,有国外博士和学士学位人员各11%左右,在样本所包含的留学回国人员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分别为58%和42%。
留学回国人员留学国家和地区分布比较广泛,分布于54个国家和地区。但按数量分析,其分布较为集中,超过95%的人员就读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18个国家或地区高校。英国为主要留学国家,占留学回国人员总数的31.2%,其次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占15.1%和11.8%)。但从学位分布看,美国是获有博士学位留学回国人员的主要留学国家,英国是获有硕士学位留学回国人员的主要留学国家,占硕士学位留学回国人员总数的39%。留学回国人员中学士学位留学生比例仅占10.9%,主要来自韩国(24.7%),其次是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加拿大(各占10%左右)。硕士学位留学回国人员更为集中,在留学的1867所院校中,50%集中在中国留学生人数前100名的院校。其中,最为集中的院校包括悉尼大学、纽卡斯尔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
留学回国人员在国(境)外学习的平均时间为1.9年,最短少于一年,最长12年。大约一半留学回国人员为留学一年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平均在国(境)外留学时间为3.8年,硕士研究生为1.5年,本科生为2.9年。
现在已回国的留学人员中以一年期硕士研究生为主(超过总人数的50%)。该组留学回国人员多以专业硕士班的形式完成国(境)外学业。这类项目学时短是最大的特点,一般以英国的院校为主,多为国内的应届本科生毕业后直接出国选择读此类学位课程。据用人单位反映,此类留学回国人员与国内应届硕士毕业生相比,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略强,更了解国际规范,不足之处在于过短的学时让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没有国内的学生深入,科研能力稍差,同样没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因此,用人单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招聘真正符合自己岗位的人员,不会刻意强调被招聘人员是否是“海归”。
海归硕士主要就职于企业
2012年度留学回国就业人员所获学位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的学位构成比例基本上为1:8:1。
留学回国人员的学科分布和学位分布:主要学科为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和工学,但是按学位层次看,管理学和经济学以硕士学位为主,分别占硕士学位留学回国人员的23.3%和23%。博士学位留学回国人员则主要以工学和理学为主。
2012年在本数据库中登记,在北京市范围内就业的留学回国就业人数为4678人,国有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仍然是最有吸引力的就业市场,其次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根据留学回国人员最后学历情况的不同,他们就业机构的类型有较大的差别。获有博士学位的留学回国就业人员的主要就业机构为高等院校和国家级事业单位,而获有硕士学位的留学回国就业人员主要就职机构为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高层次人才回流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毋庸置疑,留学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重要人才来源。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国际趋势,人才的流动已经不仅仅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流动,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流动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各国为吸引高层次人才采取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可以说,为争夺高层次人才,我国面临的形势是异常严峻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博士学位获得者调查”追踪调查了自2005年至2011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29074名中国籍学生的回国意愿,2005年高达89.4%的被调查者希望留在美国工作,这一比例到2011年降到82%,比印度籍博士的同一调查项比例低2.6个百分点。
从本报告揭示的相关趋势看,虽然我国已经进入到智力回流期,即外流率继续缓慢增加,回流率迅速增加的时期,但是,回流的人员主要为在国(境)外学习一年期硕士学位课程的毕业生,而获有博士学位又有相关研究或其他工作经历的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回流率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赵倩整理)